1948年6月9-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为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2007年11月,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一个盛大节日,为全世界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她有助于提升档案在大众、政治家、决策者以及赞助机构中的地位,推动产生新用户,鼓励扩大用户基础,改变档案部门和档案专业的形象,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建立档案界与社会互联互通的紧密关系。
国家档案局明确要求,2020年6月9日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的宣传主题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江汉大学对口帮扶对象胜洪村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东部,地处318国道两旁,东部毗邻蔡甸区永安街,西部连接蔡甸区消泗乡,属革命老区。全村654户,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74人,贫困人口65户,179人,系蔡甸区侏儒山街建档立卡贫困村。学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精准扶贫行动的核心内容和总体要求,精心部署、精准选派驻村干部,精准施策、倾情帮扶。首先,动员部署全校21个学院党委(总支)、机关党委23个党支部分别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以党组织、党员全员参与方式,对口帮扶贫困户,为贫困户谋思路,找致富门路,购销农产品,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湾环境。先后投入45万余元整治村湾“脏乱差”重点地段、污水排放治理等,有效改善了辖区村湾环境面貌。第三,聚焦产业扶贫,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园。学校投入100余万元,修建机耕路、产业基地农田灌溉水系等,建设“产业扶贫种植示范园”项目,促进村民种植品种的调整,打造、优化农产品品牌,让项目真正形成“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和村集体真脱贫。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18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3万元,目前已通过武汉市检查验收,整村脱贫出列。2020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措施,学校继续做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各项工作。
江汉大学档案馆响应国家、省、市档案局的号召,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向中国档案杂志社征订了100套“小康记忆”宣传册,分发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档案管理员,在全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毛星元撰写《见叶知秋——档案与扶贫》一文,代表学校档案馆参加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宝葫芦”杯“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主题征文活动;在疫情期间坚持以电话、网络等方式开展档案查询服务;罗敏超编写江汉大学新档案系统培训幻灯片对学校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及档案用户进行在线档案系统操作技能培训;结合2020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对江汉大学对口扶贫点蔡甸区胜洪村进行了专题报道。
(供稿:江汉大学档案馆 罗敏超王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