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促进学院发展——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19-05-06浏览次数:2319


生命科学学院      肖静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我党的方法论中,“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都是早已有之的概念和要求;而提出“底线思维”概念,并要求全党领导干部“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则是首次。随后无论是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还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着重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阐明了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因此,我们应学习和掌握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工作中,方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2015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

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2016年4月习近平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要整顿不合格基层党组织,坚持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制度。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2017年4月习近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

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2017年8月习近平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

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有益经验和深刻体会,对外工作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2019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离不开底线思维。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离不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二、 底线思维的思想内涵

1.底线思维的原意

底线思维是底线管理的一种后顾性思维取向的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管理目标上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在公共管理中,底线思维起着与“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对应的“最低防线”、“危机最小化”的作用。基于底线思维所进行的底线管理,是公共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习近平同志关于底线思维内涵的阐释

底线思维是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所说的治国理政中的“底线”亦称“红线”、“警戒线”、“高压线”和“带电的高压线”等。

从世情、国情、党情来看,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离不开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的关键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3.底线思维的现实含义: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原理,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结合。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尺。

三、 坚持底线思维,促进学院发展

1.铭记红线,找准底线

红线是指政治红线,也是高压线。指的是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中,甚至在私人生活中,都应当时刻具备的一种内化了的、自觉的政治觉悟或政治意识,是不得去触碰、违反或无视的刚性政治纪律或规章。党纪国法是每位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红线,必须模范遵守并带头践行。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特别守住为官从教的底线,使自己的行为始终在党纪国法的边界之内。尤其是要坚决守住政治底线,对党绝对忠诚;守住法治底线,依法行政、依法从教;守住廉洁底线,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努力使自己内心操守、思考问题方式、为人处世态度、教书育人行为,同党纪国法完全一致、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坚持底线思维,找准底线是前提。作为领导干部,作一项决策,抓一项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问题是正常的、哪些问题不能出,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要什么,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掌握主动。找准底线首先要摸清家底。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把真实情况摸清楚弄明白。其次精准研判。针对现状,进行思考、分析、综合。“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对形势作出精准判断,找到必须坚守的底线。

2.守住底线,追求高线

底线思维的关键是守住底线。一些重大问题的底线如果受到威胁,没有守住,后果不堪设想。对地方政府而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科学发展的底线、改革开放的底线、维权维稳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脱贫攻坚的底线、食品安全的底线、生态环境的底线等,条条底线都很重要,都要守住、守牢、守好。对高校而言,守住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个人而言,守住基层党委书记的职业底线是第一要务。

坚持底线思维,一方面要有管用的招数、达到目标的招法守住底线。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是完善规则制度,力求防患未然。在对风险源加以调查研究、审慎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将目标底线转换为行动层面的约束规范,要对哪些重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哪些事是决不能做的、哪些职责是必须履行的了然于胸并坚决贯彻落实。此外,还应当将成熟而定型的行动规范上升为相应的制度,并进而提升为文化层面的底线意识自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要求的,“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二是做好应对预案,力求有备无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有所准备”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风险挑战历来持有的科学态度。当风险转化为现实之时,一旦没有准备,必然张皇失措、无所适从。反之,在出现重大风险之前便“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做到应急机制已然可靠完备、应对之策已然成竹在胸,便能够力争在面对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从而始终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另一方面,要立足底线、追求高线。即强化使命担当,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结果。守底线不是守摊子、看地盘,而是在守住底线这个最低要求下,千方百计向高线进军;不是遇到问题绕道走,而是强调工作有预案,遇到险情有准备;不是降低标准、放弃进取,而是对危机和风险因素进行管控,进而补短板、过险滩。要用奋发向上的积极防御性思维,通过主动的底线界定和风险把控,底线发力,精益求精干大事,争取实现最好的结果。在学院发展方面,要凝心聚力,创新思维,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个人成长方面,要牢记使命,坚守职业操守,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为学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