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准则》要求 加强师德建设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19-05-10浏览次数:1485

医学院     王永平

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是新时代对广大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对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统一”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具体化,是对新时代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合格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联系实际,就《十项准则》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谈几点体会。

一、 十项准则》出台具有重要意义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第一标准。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和国家高度肯定,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同。但是,这些年也发现极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行高校教师职责,甚至出现严重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教育部制定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教师队伍中的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高校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高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也十分及时,对于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项准则》动员和号召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维护高校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

准确理解把握《十项准则》的新要求

这次教育部颁布的《十项准则》内容丰富,体现了多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十项准则》结合高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其中,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高校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高校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十项准则》的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要站在高校教师职业承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的高度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角度理解《十项准则》的要求。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的关系,增强高校教师的政治意识,明确“立德树人”的政治担当,努力做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二是把握基本要求,增强底线意识坚持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守牢高校教师的道德底线。《十项准则》中的禁行性规定是高校教师的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不可触碰的红线。正确把握《十项准则》的新要求,就是要树牢底线意识,明确高校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三是正确理解认识,达到思想认同制定《十项准则》的初衷和目的是警示教育广大高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在高校营造优良的师德师风。从这点出发,《十项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对教师来说是预防保健手册,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是对教师的严管厚爱。

认真贯彻落实《十项准则》的新要求

结合学院实际,我们今后从以下四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十项准则》的新要求。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在教职工中做好学习宣传工作,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十项准则》认真解读《十项准则》的新要求,帮助教职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十项准则》,提高师德修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要对照《十项准则》细化完善学院各项工作制度。将《十项准则》的新要求落到实处,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师师德考核管理办法,制定具体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用工作制度保障《十项准则》的落实。三要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效能让教师把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与实际工作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更有力的保障和更具体的条件支撑,帮助教师更好地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四要严肃查处违犯师德规范的行为。严格按照《十项准则》及相应的处理指导意见、处理办法要求,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清单严肃违规查处。对于有违师德行为和监管不力的现象,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警示教育广大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