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8个教师节,在教师节到来前夕,北京市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北京市人民教师奖”、“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奖”获奖教师以及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展示首都人民教师的风采,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8年尊师重教、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首都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北京市更加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以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教师队伍全面、均衡发展 多年来,北京市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都人才战略和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北京市2005年启动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力求通过重点建设,完善高校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体制与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2008年又实施了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共投入10亿多元,加大对杰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资助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还积极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遴选、引进工作。 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共投入1.5亿元,重点培养了10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支持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聘任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境外培训和深入企业实践,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力度方面,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急需”的培训思路,建立市级负责重点培训工程、区县实施全员培训,分层分岗、研训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如投入近6000万元实施面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教师2万余名。在城镇优质学校设立40个研修工作站,已投入3000余万元选派2000多名农村骨干教师到工作站脱产学习等。 在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全员参与的分层分类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建立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室制度,自2007年陆续建立了30个工作室,培养了400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发展,开展了示范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手拉手”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示范园帮助农村幼儿园干部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教师工作体制机制,优化教师工作格局和发展环境 北京市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不断完善党政统一领导、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有效运转的教师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时召开由人事、教学、科研、财务、发展规划等多个部门参加的工作联席会,组织实施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教师引进、管理和发展服务体系,明确教师的遴选程序、标准,严把入口关,研究制定分层分类培养方案,构建规范有序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益。进一步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高层次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支持、鼓励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大力宣传典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多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工作氛围。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开展“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组织编写《铸就师魂》系列丛书大学卷、中学卷、职教卷、幼教卷,宣传、展示人民教师的风采,宣传人民教师的师德风范,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教育报发行《教师周刊》,通过树典型、设专题、报新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如开设“打造明星教师”栏目宣传师德优秀教师、开设“文武教师”版面展现教师风采、设置师德话题圆桌论道、发表师德文章交流师德经验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教师工作的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结构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推动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