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连续3年推出“感动江大”人物评选活动后,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今年2010“感动江大”人物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各学院、各单位共推荐了20名候选人,校报特辟专版刊登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及选票(排名不分先后)。广大教职工、学生均可参加投票。请师生在20名候选人中选出10名(可少选,多选视为无效票),选票可复印,每人限填一张(必须填写单位、姓名,不填视为无效票),于4月18日前交各基层党委。各基层党委收齐后,将结果装入专用信封封存并加盖公章后交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上您神圣宝贵的一票。 与总理共商“虎”事 促环保热心公益 现代艺术学院 杨晓晨 杨晓晨,女,中共党员,现代艺术学院平面设计082班学生。 穷且愈坚 不坠青云之志 商学院 彭婧 彭婧,女,中共党员,商学院金融学专业2007级学生,曾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并在学院教务办担任教学助理。 励志青春 感恩人生 外国语学院 齐晶 齐晶,女,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08级学生。 秉医者心 谱大爱歌 余信强,男,共产党员,主治医师,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担任心血管内科医生十余年,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工作理念,以所学之长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服务,深受患者好评和信任。 为山区孩子撑一片天空 巾帼不让须眉 做教书育人表率 爱岗敬业 心系学生 熊萍,女,中共党员,体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国际健美操教练员、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 江汉大学“十佳班主任。她担任校健美操主教练。 杏林雏燕 展翅蓝天 彭文芳,女 体育学院07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她从大一开始就在学校图书馆做义工,一直坚持了三年。大一、大二的时候校内外的各种兼职占满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喜欢看书,喜欢在图书馆整理那一本本有着知识和力量的图书。 桃李不言自成蹊 淡泊对名利 埋首勤耕耘 张俊华,男,共产党员,人事处主任科员,高级经济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新长征突击队手,江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吴天祥式”好干部, “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老有所为 回报社会 离退休工作处沈清濂 不让同学掉队的好班长 把握现在 书写无悔青春 恪尽职守 大爱无界 万昆,男,化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老师。在克服人员短缺和实验设备套数不足的情况下,他积极推行开放实验教学,实验室全天开放、全员开放、全过程开放。不管是老师的科研课题、教学实验还是学生的社会实践项目,也无论是正常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师生需要在分析测试中心做试验,他都毫无怨言的为师生们做好实验室准备工作。他的开放实验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项目的开出率,实现了教、学、研的融合,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0年7月,她和刘玮楠共同设计的海报作品《东北无虎》入选了2010年ONESHOW青年创意大赛的全国十强,经过层层遴选,她凭借深厚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英语口语水平晋级为两名中国青年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俄罗斯海参崴举办的全球虎保护青年论坛,通过视频连线向普京、温家宝等出席峰会的首脑发出虎保护呼吁。此举,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竞相关注和报道,“江汉大学”的名字出现在《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报刊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做了“我与各国首脑共商虎事”的长达2分钟的专题报道。
杨晓晨同学注重综合发展、专业成绩突出。荣获2010年第三届“东加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入围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组全国特等奖、海报作品《56个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奋斗》在武汉市民族海报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论文《辛亥革命百年庆典视觉形象设计与推广的意义》在《科技创业・月刊》上发表,现代艺术学院授予她2010年 “多彩之星”荣誉称号。
杨晓晨踏实勤奋、立足专业、综合发展,走出国门,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关注时事、热心公益、力呼环保,远赴北国,向世界人民发出了保护东北虎的呼吁。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榜样的力量。
彭婧6岁时,其父亲在一次外出修理机器中因氧气瓶爆炸失去生命,十几年来,她与身患骨癌半身不遂的母亲相依为命,最困难时,母女俩向商店老板赊两毛钱,买瓶一块七的腐乳伴着白饭过了11天。母女俩长年居无定所,栖身于廉价租住房,十几年来辗转搬家30余次,2010年才搬进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彭婧没有被苦难的生活吓到,而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她课余四处打零工、独自去汉正街批货、晚上还在家门口摆地摊、在淘宝网上开店创业……, 无论多苦多累,她从未泯灭渴求知识、积极进取的信念。她大一入学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光荣地加入党组织,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2007年,她通过考核获得淘宝网一台液晶电脑和上网开店的启动资金,母女俩尝试在网上开店,她们学会了在网上寻找货源,做品牌代理,还学会了差异化竞争与网络宣传推广。网店经营得非常成功。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邀请他们到公司总部并与她们亲切交谈,淘宝还将她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取名为《ID:阳光四顺》,影片即将在央视六台播放。她们创业的经历,已经成为淘宝创业实验室教学中的典型素材。2011年3月,她参加了湖北经视的《天生我才》电视招聘节目。在节目上,回答了来自8个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她的自信、睿智、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中百集团这样评价她:任何单位用你都不会后悔。
2010年7月份,彭婧和妈妈住进了政府的廉租房。10月22日晚上,温家宝总理来这里看望慰问。彭婧看到温总理温暖的笑容,听到他亲切的询问,激动了很久很久。她体会到了国家对困难家庭的关怀,对老百姓生存状况的关注,再次坚定了自己作为年轻人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
她父母双下岗,还有一个大她2岁的姐姐。家庭贫困的她却从07年开始持续3年多,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费、兼职的收入和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的奖学金资助了河南省新野县的一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一个靠着一片小菜园,在沙场里运沙子以及好心人的施舍勉强度日的孩子、一个和瘫痪的爷爷相依为命的苦孩子,累计3000多元。
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在学校非常乐于助人。作为机建学院09级的小助教,不管天气恶劣还是身体不适,她都能坚持到岗。在她所带的几个班里,出勤率皆在90%以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风气良好。
她能找到学业和工作两者的平衡点,并做得同样出色。她连续两年成绩名列班级、年级第一,获得过校“学习标兵”、二等奖学金、社会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优秀英语小助教、校学生会秘书部优秀干事、语言学文字工作积极分子、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优秀志愿者等奖励,一次性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日语能力等级二级考试、普通话测试。
附属医院 余信强
余信强同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临床一线,他努力钻研临床业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经济情况灵活制定病人的治疗方案,不该开的药不开,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坚决不做,为病人节约每一分钱。 96岁高龄的钟婆婆是低保户,患高血压、心脏病,过去看病时医师制定的用药方案由于相对太贵,治疗很难长期维持,他在了解婆婆的家庭情况后,合理制定了长期用药的方案,使老人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离休患者陈老奶奶,2003年找余医生看病,至今余信强信仍定期对她进行随访交流,深得她的信任。陈奶奶常说:“余医生年龄和我孙子差不多大,他待我如亲人,我也把他当我孙子一样看。”
余信强医生默默无闻地在医疗岗位上工作着,奉献着。2010年7月19日《长江日报》以《开药与患者家属商量,尽量不开贵药――这家人信了好医生余信强》为题,报道他的感人事迹,该报道荣获了武汉市卫生局和长江日报社联合颁发的“感动我的医患故事”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余信强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医疗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我国医疗改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艺术学院 白淑辉
白淑辉,女,中共党员,艺术学院2008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一职。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入学以来她一直坚持公益活动,曾先后去医院做志愿者,为困难学生捐赠衣物,看望大头娃娃,前往山区小学义务支教等。
她从走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立志为农村求知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10年暑假她自行前往行乐小学义务支教。那里地处太行山深山区,交通闭塞,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她自备教材和课外书籍,把画具、书本分给孩子们使用。三个星期,她坚持与山区的孩子同吃同住,认真施教。她的行为感动了全校师生和家长,家长们由之前的不理解变为支持,老师的脸上也挂满了欣慰的笑容,学生们都舍不得她离开。行乐小学给江汉大学写来了感谢信,称赞江汉大学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学生。她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而且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爱的力量。孩子们来信写道:“我也要像您一样去上大学,给孩子们讲知识。”
卫技学院 马可玲
马可玲,女,农工民主党党员,回族,卫技学院护理系副教授。她在护理专业教育和医疗服务领域中,首创《护理礼仪规范》课程教学,组建成立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协会和第一支礼仪表演队,应邀指导完成了省市多次救护技能演练并受到中央领导人彭佩云同志亲切接见。主持的“规范化护理礼仪课程教学研究与推广”科研课题荣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老师能高质量地完成学院繁重的授课任务,注重传、帮、带青年教师,孜孜不倦钻研教材改革;主编、副主编、参编国家级护理专业多部规划教材;连续担任六届班主任,独创了从学生的德育培养入手到礼仪规范导出的班主任工作模式。
2010年暑假,马老师带领中职学生站在了全国大赛的领奖台上。她带的团队参加湖北省首届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包揽了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及4名技能标兵,学生一行5人,手捧6尊奖杯;参加全国首届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夺得了全国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及红十字会的国际官员为队员颁奖。
马可玲副教授除获得学院优秀教师荣誉外,还获得校优秀女职工、2010年度校十佳优秀班主任、武汉市总工会授予的“岗位立功女明星”、省红十字会颁发的参加全国应急救护技能大赛“有突出贡献教练员”等称号。
体育学院 熊萍
9年来,熊萍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先后在全国健美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在湖北省健美操比赛中获得6次第一名、7次第二名、5次第三名。她曾获得省高校第二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并参加省体育教师代表团赴法国进行健美操项目的学术交流活动。她对学生悉心指导,其担任学校体育“小助教”的教学指导工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校运动会上学生集体舞的精彩表演深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她在教学之余,积极参与科研,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其中1项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参与省市课题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健美操》中学版、小学版教材。她先后4次在全国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得二等奖。她指导毕业生论文,有2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她曾获得江汉大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二等奖。
体育学院 彭文芳
她喜欢和老人聊天,喜欢看着他们有人陪着就很满足的样子,所以她常跟爱心社的社员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着他们说话聊天,也捶捶后背揉揉肩。看到献血车开到学校,她会毫不犹豫的挽起衣袖。
她喜欢中医推拿,从大三开始,一贯很节俭的她报考了营养学,课余时间在外拜师学中医,参加了走进3506社区义务的为居民提供营养咨询和指导的活动。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她和同学一起在J10创办了保健推拿室,自筹所需要的用品,义务为学校老师、同学们做治疗,分享一些保健常识。在2010年我校射击队参加比赛前,她主动到金口集训队为队员们放松治疗;主动为一起参训的湖北大学队做放松。现在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在金凯中百仓储门前向居民推广经络强身棒击操的健身方法.....
她的学习四年来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荣获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生、校优秀学生一等、二等奖学金、校道德风尚奖等荣誉。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一份坚持,一份成功;一份奉献,满是感恩。
人文学院 唐庆
唐庆,女, 50岁,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担任人文学院历史系公共事业管理07级班主任。
近四年来,无论时间更替,她始终如一,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同学。
初次与班级同学相识,面对稚嫩的面孔,她感到责任重大,她以班集管理工作为平台,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集体中得到锻炼;她以“征集班训”为主线,让学生们明白“耐心、信心、善心、爱心,万众同心;志气、勇气、浩气、灵气,一气呵成”的重要;她通过细致的工作,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让大家都融入这个班集体中。
作为专业教师,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此,她带领班级同学参与“八艺节”实践活动,感受文化产业,了解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并积极参与专业实践。2009年夏天,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比较分析文化产业领域内的相关内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组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在武汉城市圈内的黄陂、咸宁、武汉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又组织班委制作展板,以宣传栏的形式将考察成果推介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增强同学们的专业信心。在她的指导和参与下,班级展开了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令学生受益匪浅。
她恰如春雨,润物无声,一如既往默默奉献。
人事处 张俊华
高校人事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张俊华从事的工资、福利、工人考工、考勤等工作,更是琐碎繁杂、影响大,一个细小环节就会牵涉到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张俊华脚踏实地,把这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他认真学习、掌握有关人事政策、规章制度,成为工资、福利等方面的行家里手。该坚持原则的事,他决不含糊。如教职工考勤,凡是学院报上来请假的,他一定要弄清原因才作决定;审核暑假加班补贴时,他更是逐一核对。但对政策范围允许的事,他则尽可能帮教职工解决得最好。2010年2月、2010年12月两次落实调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政策时,由于学校人员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为能如期完成工作,他了解、掌握、分析每位教职工的工资状况,连续加班20多天,为全校2000多名教职工及时兑现了工资,没有出现一份错误或返工情况。为了让学院、部门及时了解新政策,他主动深入学院和部门进行宣传、解答。他勤于动手做记载,凡是他经手的事,一定件件有记录,事事有交待,而且随时可以提供给教职工查询。十几年下来,他被同事称作“脑勤、腿勤、笔勤”的“三勤”人。
从工作到现在,每天来得最早为大家烧好开水的是他,走得最晚为办公室关好门窗的还是他。面对2000多人的考勤和福利,他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成效显著。
淡泊名利、踏实工作、服务师生,这就是张俊华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沈清濂,男,我校退休教师。他曾经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奉献青春,退休后,总想着用自已的专业知识为他人和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已的晚年生活。
沈教授自学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知识,他买来大量的计算机书籍,认真阅读,潜心研究,还向晚辈请教。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还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1999年,他为老年人研制的“汉字的两级数码”输入法,既好学又实用,受到社会的认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拟作推广。 2010年,他受到《百家讲坛》里《三字经》的启发,撰写了《数理化四字经》,希望帮助初学者学习数理化知识,“一数众分,有时不完,取其小数,终得循环……”该书用朗朗上口的四言句式,生动地传授科普知识。
94岁高龄的沈教授,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走起路来稳健有力。他生活朴实而有规律,每天必做三件事:阅读书报、上网、写作。从不刻意去锻炼,也不跟风养生进补,时常与老友相聚,一起聊天,唱歌,钓鱼……
每当有人问起沈教授健康长寿的秘诀,他总是笑答到:心情开朗,顺其自然。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逆境时也不要怨天尤其人,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看待生活,正视现实。正如沈教授的诗中所写的:冻馁无忧后,苦甘一念间。喜逢今世盛,乐见别人先。有责须当尽,受恩誓必还。荣枯自然事,世外另有天。
卫技学院 程如红
程如红,女,中共预备党员,我校2006级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现在亚洲心脏病医院实习。
程如红来自农村,父亲左眼失明、母亲因车祸受伤卧床不起。但她从没悲观放弃过,而是常常以革命伟人、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自己发奋努力,刻苦学习。
作为班长,在工作上大胆创新、恪尽职守,努力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贴心人。她主动接近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要求与她同座,帮助她走出心里阴霾。程如红在经济上并不宽裕,常常为了节省车费骑自行车往返于学院与实习医院之间,但是,一旦她知道有同学遇到了困难,总是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人。在迎考护士执照的阶段,她坚持全班“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带领同学们复习备考。程如红早上叫同学们起床上早自习,晚上大家睡了她才躺下,并且课后帮同学补课,定时与同学谈心释放压力,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班以高通过率考证达标,目前全班35名同学已经有22名同学与实习医院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政治上,程如红积极要求进步,入校起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党小组学习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经过党的培养教育考验,于2010年4月加入党组织。
程如红努力进取,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用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收获。程如红连续三年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还荣获学校二等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其间多次获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化环学院刘琦
刘琦,男,中共党员,我校化环学院08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曾担任过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班长、低年级党员代理班长等职务。
刘琦的家乡山西吕梁县是国家级特困县,教育资源十分贫乏,他经过不懈努力考入我校。大学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活跃在社团、班级等各个领域。在充实课余生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努力作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思想上他不断追求进步,积极了解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在实践中践行学生党员宗旨,在工作生活中做好表率。刘琦总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同学,周围同学只要遇到困难,总会看到他热情的身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连续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成绩属于过去,迎面而来的生活他还将继续拼搏,保持优秀,向着梦想扬帆起航。
化环学院 万昆
学院某位老师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万昆老师总是主动接送该同事上下班,二十年如一日。从杜老师发病,病危抢救到处理后事,他始终忙前忙后,毫无怨言,甚至在杜老师去世多年后,他还一直资助其儿子上大学。万昆老师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帮助,谱写了人间大爱的美丽乐章。
视病人如亲人无怨无悔
后勤集团李文革
李文革,男,我校后勤集团运输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负责驾驶校医院救护车。九年如一日,李师傅一个人担负着校医院救护车工作的重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24小时开机待命,随叫随到。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也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夜,他从没耽误过病人的运送,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有时,深夜接送病人忙到大半夜,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竭,但下次接到电话,他任然满脸笑容地以最快速度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李文革同志给与病人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总是怀着满腔热情,细致周到地为他们服务。一个冬夜,一位住在北区女生宿舍六楼的学生不小心滑倒,脚卡到卫生间的大便器里,拔出来时脚上割了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当时旁边的同学都吓哭了,不知如何把她弄下楼上救护车。李文革见情况紧急,二话不说,背起该学生就从六楼下到一楼,送到救护车上。虽然是冬天,他却累得满头大汗,手上、衣服都沾上了血迹,他来不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地开车将伤者送到医院。有的学生病情紧急,转院后才发现没带钱,每每看到学生们焦急的眼神,李文革总是毫不犹豫拿出钱帮学生付上医药费。事情过后也不会去找学生讨要。
李文革同志还是校医院的义务电路维修员。医院的电灯、电器、医疗设备出了故障,只要他能够修的,只需一个电话他就提着工具箱很快赶来。在车队,他是最及时、最听话的“替补队员”, 总是主动站出来替临时有事的同事完成出车任务。李文革爱车出了名,每次出车回来都会将车里车外洗刷得干干净净。
李文革常说: “看着那些学生们生病,遇到难处,就像看到这是自己孩子一样,帮他们一把没什么”。这几句质朴的话,道出了他将病人当亲人的高尚情操。
架起拐杖 做生活的强者
医学院 张加琪
张加琪,男,医学院2008级临床一班学生。有的人虽然身残,但他志坚,有的人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有梦想。自幼因小儿麻痹症而下肢残疾的他,从未向命运屈服,他用顽强的意志,展现了生命的自强与不息。
从小学到大学,张加琪坚持用自己的双拐一步一步地走到学校,刮风下雨从未中断。十几年艰辛的求学生涯,锻炼了他的体魄,也磨砺了他的意志,面对生活的不幸,他总是以乐观豁达的心境去面对。来到我校医学院之后,他更加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寝室到学院,从学院到图书馆,张加琪驾着双拐在人群中穿梭的身影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经过大学里二年多的努力拼搏,他超越了自我,取得骄人的成绩:获得英语六级证书、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烙下了他一串串不懈努力的印迹。
张加琪有着一颗博大的赤子之心,他热衷于了解时事政治和社会民生。他博览群书,并在南方周末等多家评论网站上公开发表文章,抒发热爱祖国的豪迈之情。对他而言,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快速崛起的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精神。
张加琪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残缺的肢体,没有残缺的人生。他,很平凡,也很不平凡。他是生活真正的强者,他用一副拐杖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后勤集团 姚庆华
姚庆华,男,中共党员,我校后勤集团一名普通的水电工作者。凭着对学校的热爱、对后勤事业的热情,他一心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爱岗敬业、身体力行、埋头苦干,诠释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姚庆华担任着我校水电查收工作,在全社会掀起节能降耗的大潮中,他总是默默的拿着铁镐、铁钎穿行于校园各楼栋、各角落,查找漏水事故隐患。有的水管在地下深处有破损,他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伏地倾听,先后共找到了14处不同口径的自来水水管的破损,为学校挽回不少损失,节约自来水千余吨。
在水电费回收环节,姚庆华总是坚持原则、细致验收。他经手的每一笔账单,收费时间、起码、止码、单价、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今年在收取中国铁通公司的2块电表时,他发现电表异常,便迅速与铁通公司联系,追补电费五千余元,并迅速更换新电表,为学校挽回了经济损失。一些加装的线路装电表时,因为数量不大,一般厂家不愿拆开零售,姚庆华就自己花钱乘公交、利用休息时间从武昌购买电表并运回,保证装表工作顺利进行。在职期间,他共安装电表二百余块,确保了我校水电回收工作的正常运转。他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曾先后3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人,牢牢把握后勤工作的服务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兴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姚庆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后勤集团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怀抱理想 践行助人之路
教育学院 夏清静
夏清静,女,我校教育学院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大三女生,大学三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串串无私助人的闪亮足迹。
夏清静大一就加入了中国志愿者,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的指引下,她参与志愿活动共13次、达65个小时。她还是武汉市十佳青年刘博的语文老师,是聋哑儿童的知心姐姐,是养老院孤寡老人的倾听者……她虽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却将人与人之间无私的温暖关怀传扬。
在学校,夏清静担任了NAME心理学社社长、心理学实验室助理、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及班级心理委员等职务,她对待团队成员像家人般温暖,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统筹各项事务,积极推动工作的开展。她带领团队获第八届江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星大赛二等奖和第四届湖北省心灵剧大赛一等奖。她践行着“助人自助”理念,在心理咨询老师及社会同仁的指导下成功帮助多人解决了心理困惑。她还以“心理学”为关键字制作出《江汉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指南》,并与同学们共享;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并管理“心理学之家”系列网站,使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有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还与百度知道开放平台和三大心理学考研机构建立持续合作关系。
夏清静把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积累,她曾说过:“成为帮助他人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而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我相信这条路会越来越坚实。”
严于律己 榜样他人
数计学院 刘高
刘高,男,中共党员,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09级软件工程班学生。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他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逐渐走向成熟。
“理想主义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那颗不够坚定的心。”这是刘高同学的座右铭。学习上,他总是保持着孜孜不倦的热情。在自习室里,常常忘记了时间,等到看表时才发现已经是凌晨。爱读书却不死读书,他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他发明的“消毒烘干一体的鞋柜” 获得国家专利局的受理。作为班上的副班长,刘高把带动班级形成良好学风作为己任。他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督导帮扶组,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研,严格抓班级考勤,决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刘高是本年级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他坚持做好党员“三个一”,严于律己的同时还在思想上帮助和引导同学们。他经常将午休和节假日的时间拿出来开展工作,在班级首先试点开展“学生干部一带三(四)”制,取得良好实效。目前该制度已在学院全面铺开。
刘高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但收获却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他。上学期,他平均学分绩点年级第一,其中两门专业课满分,一次性通过英语四级,获得国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获得“武汉市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校优秀团干”、“校园文化节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所在班级“两早一晚”出勤率、课堂效果多次受表扬,平均学分绩点总是居年级第一,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居年级第二,班级团支部获“校冉冉星星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
大学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刘高正用智慧和双手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
爱岗敬业 守护病妻
政法学院 祝学文
祝学文,男,中共党员,我校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他承担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地方政府学等多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兼任学院工会文体委员、公共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和2009级行政管理班班主任工作。
祝老师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专业上,他积极钻研、扎实备课,认真教学。先后获得“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 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科研工作优秀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年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奖。
祝老师家中有身患重病的妻子需要照顾,他承担了所有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学习。每天,他用自行车护送妻子到学校上课,下课时又在教室门外等候,用自行车将妻子接回家中,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在这样细心的呵护下,妻子的病情稳定下来,孩子也非常懂事。生活的担子如此沉重,他却从来没有过一丝的抱怨,反而把这些看作是最甜蜜的负担。
尽管身负重担,祝老师毅然承接了班主任的工作,并兢兢业业以培养“高志向、高品味”的人才为目标,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他还狠抓班级学风建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几乎每天他都到班上与学生们一起上早晚自习,同学们被他深深的感动了,从心底认识到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为了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每周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优秀做人。他所带的99级行政管理班(1)班和2005级行政管理班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他个人近年来连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荣获校“十佳班主任”称号。祝老师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甘于为学生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同学们,有学生曾在文中这样写到“有师如此,夫复何求!有长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