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程辉
通过三个星期的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自己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发、任重道远。总书记的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向全党发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我深感振奋和自豪。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此之前,无数仁人志士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做出了努力,付出了牺牲,但没能实现民族独立。共产党人承担起民族振兴重任,完成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继续奋斗。我作为一名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严格要求自己,集中所有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共产党人是人民的队伍,是一切为了服务人民的。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接触最多的就是师生,我将服务师生,培养学生铭记于心,坚持以人为本,不忘共产党人永远的宗旨和使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刻体现革命先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所有中国人一起努力,我要以自己为支点,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到工作实践中,以此带动其他人一起,为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总书记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有感触。因为只有科教、只有人才充分得到发展,我们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强国。我要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教学工作,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十九大精神,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对于“双一流”建设,十九大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我们期望,“双一流”建设不仅能加速我国若干所大学、一批学科步入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同时也能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战略找准方向,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已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仍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为“双一流”建设创造了历史新机遇。“双一流”建设既要瞄准世界前沿的学科,争取有所突破,又要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而不单纯是追求排名指标、追求发表多少文章。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既加强对能源、环境资源等传统学科的研究,又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等多种形态并存,不同学校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差异巨大。因此,高等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校际发展不平衡、结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同时,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不充分、教育质量下滑、支撑国家战略发展能力偏弱等问题,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即地方性综合型大学, 因此“双一流”建设不可能针对所有学科全面展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发展,重点从一流学科建设开始。
对此,“双一流”建设可以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双一流”不同于“211工程”“985工程”的重要特点,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打破“终身制”,避免贴标签、身份固化等。学校要通过对高校的第三方评价鞭策其建设和发展,做到有进有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考虑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和带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做强我校的综合实力。
我们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们应该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坚持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本科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