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 新起点 新航程 ----在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之际 本报评论员 刘晓明 羊年新春,喜讯频传。近日,在武汉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创建文明城市总结表彰暨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全市绩效管理和干部考评工作会议上,江汉大学分别荣获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市综合考评立功单位。学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江汉大学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绩效目标管理,持之以恒为促进学校发展而努力。全校师生把两个文明建设融会到学校发展的脉络中,转化到共同目标的自觉行动中,积累经年,终结硕果。今天学校获此荣誉,是全校师生的光荣和骄傲,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来之不易,当倍加珍惜。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内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和办学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学校不断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加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力度,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突出理论武装主线和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建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推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工程,发挥和凸显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中民主管理、民主参与的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和志愿服务,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 深化改革永无止境,发展步伐永无停歇,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4年的华章幡然掩卷,过去的成绩将成为新的起点。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大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年。全校上下共同面临着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改革攻坚、推动发展的艰巨任务。 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和发展文明创建的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当前武汉市文明创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强调的那样,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全校上下要珍惜广大师生在创建活动中付出的努力,借势借力,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向上向前推动一步。要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突出信仰工程、党风工程、社风工程、文明行为工程、榜样工程、志愿者工程、希望工程;要持之以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广泛宣传文明有礼、崇善美德的先进群体和个人,丰富“感动江大”、“榜样的力量”、“延安精神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校园品牌。要大力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加强课堂、论坛、讲座、社团和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其次,就是要在总结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谋划、研究、编制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实现党中央第一个“百年目标”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历史背景,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办学职能出发,放眼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战略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审时度势,集思广益,认真审视和进一步确定学校未来五年的使命和愿景、战略思想和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举措等,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现代大学职能,彰显现代大学价值,激活大学不竭的生命力,打造大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事业持续长远的发展。 再次,要脚踏实地,做好当前和全年的工作。全校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国际化办学和服务社会水平,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学校事业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