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学习  成果预约

高等学校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使命与任务

时间:2014-11-03浏览:1774

 

徐 良 益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及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等特点;高等学校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而且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与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度融合对接。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高校自身而言,要通过加强建设发展,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素质。同时还应置身于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高质量的服务。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在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增强使命感,主动作为,发挥优势,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可喜的看到,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多关于高校助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譬如,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同济大学经济圈。同济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区是一个工业老区,进入21世纪后,杨浦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传统的产业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下滑,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杨浦区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不断探索,他们最后明确了知识杨浦的发展理念。之所以这样定位,就是看到了杨浦区19所高等学校这一巨大资源和优势。杨浦区围绕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诸多的高校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了多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带动了杨浦区的新一轮转型发展。不仅经济突飞猛进,而且环境、民生大为改善。这充分印证了高校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从业人员素质高、创新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1、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高。例如,银行存货款业务是传统的银行服务业,但若采用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电子银行和网上存货,则银行业就变成了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例如,教育服务,科研服务,文化传媒服务,专业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应用服务等。

2、高增值性和集群性。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整合的聚焦效应,产生服务的大幅增值。例如,现代服务业的交互融合程度高,大多集聚于国际大都市之中,从而使像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拥有众多的国际性咨询企业,金融企业,网络服务企业,市场中介组织和教育培训基地等,由此带动整个大都市的服务经济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即引起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扩张,专业分工细化和高效益的协作。

3、从业人员高素质性。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如信息、会展、研发、咨询、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现代交融等,它们较多的采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与合作,服务手段日新月异。这些都需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的能力,也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

4、创新性。即在时间上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例如,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就是新兴的;以电子商务和第三方集中配送为基础的物流服务业就是从传统商业,运输业中创新发展而来的。

从以上基本特征来看,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取决于知识的物化、叠加和放大,取决于生产的专业化、信息化及其分工。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出现的产业结构的软化现象,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和知识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密集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活动中的一些环节独立出来;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大量新需求,扩展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推动了传统服务业的产品和过程创新。

二、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育体系的最高层。高校是高等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目前公认的高校的三大职能。

1、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体职能,高等教育既是培养高学历人才,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学校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是被誉为科学界、工程师、企业家的摇篮,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领军人物大多数都接受过高校的教育。

2、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已经或正在成为各国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事着国家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据统计,70%的诺贝尔成果是在大学中产生的。如今,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在高校的研究如火如荼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在这当中,高校责无旁贷。

3、服务社会。大学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发展服务,是大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必然对社会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职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纷繁复杂的,高校的功能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更应注重知识的沉淀、潜能的挖掘和创新思想的培育,应该做到努力构建科研转化机制、积极提升理念引领作用、主动把握前瞻社会问题,为提高所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层次、经济发展层次、全面提升所在地区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三、高等学校应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1、 高校要按照职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现代服务业的范畴,高等教育亦如此。因此,要发挥好高校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首先就要加强高校的自身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办人们满意的教育,当然也包括高等教育。就高校而言,就是要以三大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一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发挥知识和科研优势,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无论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还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等事业中,高校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要注重知识的沉淀、潜能的挖掘和创新思想的培育,做到积极提升理念引领作用,主动把握前瞻社会问题,为提高所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层次、经济发展层次作出贡献。

2、高校要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只有依赖于高等教育。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校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3、高校应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校责无旁贷,应当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扮演知识创新的中心、知识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智力支柱等多重角色。

目前,各国高科技园区,将高等教育开展科学研究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国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同济大学知识经济圈等,都是以著名大学力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基础形成的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基地,出人才、出成果和出产品并举,从而缩短了高科技由创造加工到传播应用的周期,加速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的发展步伐。

4、高校应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高校理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高水平服务,进一步成为社会服务中心。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主要是以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基础,但其服务内容却日益丰富,不断拓展,现今主要有:继续教育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社会批判与监督、科技推广服务、科技培训服务、资源共享服务、兴办知识企业,等等。在上述种种服务中,高校特别在为地区与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兴办知识企业,带动地区高科技园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中坚作用。随着社会服务内容的复杂化和综合化,社会服务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高级化的趋势。除了教师个人到校外兼任顾问、创办公司等形式外,越来越多的是以学校为单位与企业、地区开展全面合作,更为高级的形式是建立产学研较为固定的联合体,借以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发展,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

总而言之,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当下,在世界范围内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下,高校一定要走出象牙塔,走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走进现代服务业,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脉搏,敢于担当,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