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处 李 少 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布署,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这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历史性决定,影响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切实贯彻。现就“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点学习体会。 制度要发展完善 治理要现代化 “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而制度则是根本保证。制度有两层内涵:一是我们党领导下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系,我们称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要求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具体制度安排。正是这些制度、体制机制保障了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现在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乱象形成鲜明对照。这说明我国的制度和治理是正确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呢?我认为: 一是我们事业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发展和人们思想不断解放,治国理政任务也不断增加。改革开放35年来,党对工作的总布局,从最初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现在十八大提出的总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因此相应的就要新增、发展和完善制度。 二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许多制度、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所谓“利益固化”、“思想束缚”、“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硬骨头”、“涉险滩”等,就是这种不适应、不完善的表现。 “决定”提出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并提出了各个领域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完善发展的主要要求: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现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 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发展制度 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标准,“决定”提出的是“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总目标?我认为总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来的,也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这是因为: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党的建党等方方面面;也是“深化”的,“决定”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潘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深化”的要求、决心和要达到的结果。我们的制度,各种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只有在这种全面深入的改革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改、补充、新增,才能完善和发展,才能系统、科学、规范、成熟、定型。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要注意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这五个关系;在工作布暑上还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政策统一性与差异性、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政策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这五个关系。我们认真落实这些思想,就能使制度发展和完善。 完善发展制度的同时推进治理现代化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我国现有的制度、各种体制机制;所谓治理能力,是指我们运用这些制度、体制机制协调管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只有有了好的制度体制,才为治理提供好的前提;只有好的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的效能。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治理体系要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用法治思维、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习总书记说: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能力。这四个“提高”就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涵意。 我认为当前在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有两方面要加强: 一是落实。我们党和政府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建立了大批的制度,法律法规,形成了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但有的就是发挥不了效能。究其原因是落实贯彻不够,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印在本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落实,才能充分发挥制度效能。 二是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勇于担当,在改革实践中提高治理能力,运用治理体系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让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投入全面深化改革之中,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更广阔前景而努力。 二O一四年五月十八日 (作者为校老协理事、老协江大机关退休一支部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