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实践特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原则和最大特点。我校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特别注重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的、同时又具备整改条件的实际问题,做到“即知即改”,让师生员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变化和实效。
从学生就业入手,设立科研助理岗位,破解优秀毕业生留校难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为毕业生广开就业门路特别是满足优秀学生的留校需求,我校及时推出“科研助理”岗位。
该岗位是我校为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在“即知即改”过程中推出的一项灵活用工制度,旨在鼓励院系(所)采用租赁制用工形式,设置不在编、全聘的研究和实验技术流动岗位。学校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复旦大学“科研助理”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科研助理”的岗位设置、聘任条件、薪酬待遇等。为保证优秀的科研助理“能晋升、有发展”,我校设立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体系。根据《方案》,研究助理经过努力,可由初级的研究实习员资格,升为中级的助理研究员资格。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研究助理,若考核优秀且有科研潜力,可按照相关程序申请“转正”――竞聘学校正式在编人员。为保证“科研助理”队伍整体科研能力保持较高的水平,我校还详细规定了“不转即走”原则,旨在使“科研助理”平台流成一池活水,为教学、科研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同时,学校将以此为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包括岗位设置、考核评估等在内的灵活用工机制,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87个项目组申请设立“科研助理”岗位,累计推出岗位145个。
紧扣师生最关心问题,聚焦公共平台建设,在服务上下功夫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十分关心,尤其是对加强图书馆和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及时掌握信息、主动开展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即改措施,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赞同。
校图书馆采取多项举措,方便读者。针对师生提出的“多校区图书馆之间借书难”问题,开通了校区间“通借通还”业务;针对新书上架慢问题,采取编目外包、加快新书上架速度等,方便读者及时借阅新书;针对读者投诉难问题,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同时发布《读者服务规范与监督细则》和《读者监督细则》及《读者文明规范》(征求意见稿),设置留言板,供读者发表意见与建议;针对阅览室书刊不能外借,利用率低的问题,购置扫描仪,让学生免费使用,添置自助复印机,加大复印服务力度;针对图书馆上网难,电源、网线接口不够问题,阅览室、自修室增加笔记本电源与网线接口,全馆实现无线上网;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图书馆还免费提供桶装水、加装水管家,在大厅布置绿色植物盆景,改善环境。
校信息化办公室针对学生提出的“办理离校手续难”,开通运行毕业生离校电子服务管理系统;针对附属医院职工无法分享校部电子资源,开通了附属医院工作人员统一身份认证权限平台,使附属医院人员可以享受学校无线网络、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虚拟校园、校园信息门户等信息化资源或服务;针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电子邮件扩容需求,计划6月底每个用户邮箱容量扩到500MB,年底到1G。
将转变机关职能、提高大学科学管理水平作为即知即改工作的重点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机关党员干部围绕“转变机关职能、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各部门认真梳理本部门职能并对师生员工提出的意见进行梳理,努力转变机关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教务部门对执行《本科生导师工作条例》提出了监督机制,完成了新版学生成绩单的设计,向本科毕业生提供中英文版成绩单;打通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学科建设办公室通过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提出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人事处着手实施《复旦大学灵活用工岗位聘任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院系在引进、外聘人才中的主体责任与作用;科技处提出修订科技管理办法,年内出台《复旦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暂行)》、《复旦大学虚体研究机构管理办法》和《复旦大学青年基金管理办法》,并启用了“科技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科研信息公开、共享;党委宣传部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开展学术活动、出版学术成果的支持力度,办好“青年思想者讲坛”等青年教师交流与推介的平台,在已完成校报改版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主页改版速度,提高全校二级网页建设水平等。文科科研处、总务处、体教部等均针对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和实施了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