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中南民族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积极推动学校科学、健康、稳定发展,着力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为此,学校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下,不失时机地召开了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围绕“建专业、保质量、促发展、上水平”的主题,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制定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和措施,确保“质量立校”战略的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
一、强化育人宗旨,重视教学质量
育人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大学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任务的核心使命;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和抓好人才培养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大学之要。近年来,学校秉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教学科研并重,办特色鲜明民族大学”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政班子专题会议、师资培训、社会调查、民族地区调研、兄弟院校取经、用人单位走访、各地校友座谈等形式,不断强化育人宗旨和质量意识,加大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的教学创新体系与机制力度,着力培养各民族高素质人才。广大毕业生在各行各业扎得稳、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夯实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为核心、依靠内涵发展为主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确立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凝炼特色,加大投入,勇于创新,打造品牌”的学科建设思路,从战略上调整“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科学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中南民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术团队建设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立竞争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岗位责任机制、评估机制等工作机制。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已设有文、史、理、工等9个学科门类,建成13门省部级重点学科。由于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调整改造、实验室建设、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齐头并进,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提高师资水平,成就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通过教学关、育人关、实践关,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强化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实行教学实习、思想政治工作实习、顶岗实习三项制度,鼓励在职教师积极报考博士研究生、选拔优秀教师外出进修或作访问学者、在职教师挂职实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不断提高教师师资水平。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到1200余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比例在84%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0%;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首席教授、楚天学者3名,学科带头人50余名,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100余名,初步形成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结构优化、敬业爱岗、绩效显著、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规范教学管理,监控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大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建立了以学院为主、学校宏观指导的现代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管理体制,实现对教学环节及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核心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督导;构建了包括实行教学督导员、学生教学信息联络员制度,成立教学信息联络小组,设置教学工作意见箱、教学管理意见箱等在内的立体式教学信息反馈网络,为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保障;出台了《中南民族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办法》、《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中南民族大学学生信息员制度实施条例》等规章制度,为规范教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完善了专业质量建设评估制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机关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加强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五、增加基本投入,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逐年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优先保证教学工作经费使用,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建设、教研立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重要标志性教学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比例不断增加,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规划和措施提供经费保障。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科、教学、科研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校学科建设的规划、监督、检查以及学科建设所需经费的预算、落实等工作,确保学科建设的各项措施到位。自2007年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学校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每年投入两百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为学校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从2009年起,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新增教学经费700万元,大幅度提高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力度。(杨胜才、汤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