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
一、四项有力措施,凸显共建活动系统性
加强领导,责任落实。为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开展,湖北各高校均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院系及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各高校认真选定具体开展共建活动的责任单位,认真挑选觉悟较高、能力较强的党员同志进村驻点,具体指导、帮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展共建活动。华中农业大学确定龚世园教授作为共建村首席科技顾问,重点负责水产养殖的科技咨询和指导,确定顾泽茂博士下村任村支书、村主任双助理;武汉科技大学确定文法与经济学院作为共建具体实施单位;三峡大学抽调经济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林青同志驻村,帮助制定和完善村级发展规划;武汉工程大学派出法商学院闫华飞同志为鹤峰县燕子乡董家村“城乡互联,结对共建”联络员,负责校地联络沟通协调工作。
深入调研,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湖北各高校领导亲自带队前往结对共建点,针对其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物产资源、党建情况、基础设施、突出问题等“村情”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并与当地县委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反复商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从共建目标、时间、任务、经费、责任单位、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明确安排,为共建活动扎实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湖北大学先后三次到英山县石头咀镇张咀村调研,并结合该村在茶叶生产和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湖北工业大学从3月底到4月中旬,安排专班前往英山县石头咀镇凉亭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百家农户、察看设施状况、开展各层次座谈,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制定共建活动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石亚非同志经过深入调研后得出的基本认识是,广大农民群众“想的是致富、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因此三峡大学在实施方案中重点列出以“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发展服务”为主的五个方面的共建任务;武汉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祚桥同志带领专家、干部深入云梦县隔蒲潭镇三里庙村考察调研,分析研究三里庙村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农民的需求愿望,并与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就结对共建内容和项目进行了具体研究和磋商,及时制定了2009年共建方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制定方案时,为了论证支持该村发展何种种植业的问题,调研组专门从该村取回4份土样,由学校化学与环境实验室化验检测,根据化验检测结果,确定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坚持“四结合”,商定共建项目。湖北高校坚持“四结合”,相继与共建点商定了具体的帮扶、共建项目。
一是坚持“送软件、建硬件”相结合。湖北大学注重“智力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除了发挥学校在旅游规划方面的智力优势外,还拟定与张咀村共建80亩无性系茶叶基地(该项目已获英山县发改局批准立项),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该项目的支持。湖北工业大学注重“送技术、送信息”与“赠设备、建设施”相结合,将各种推动发展的因素有机整合,力求使之成为促进共建村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是坚持理清思路与完善机制相结合。三峡大学指导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长茂司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了围绕“念好烟、水、茶三字经,下好社会和谐一盘棋”的发展思路;湖北中医学院指导和帮助郧西县香口乡下乡口村党支部加强规范化建设,重点在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完善和健全“两委”议事决策制度、班子成员分工制和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指导村党支部培养和发展年轻党员。
三是坚持指导学习与培训人员相结合。武汉工业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等高校党委主要领导前往共建村上党课、作报告,深入宣讲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农村政策,并指导共建村党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村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致富活动;武汉工程大学确定帮助共建村建设1―2个较高标准的党员“双建双带”基地等共建项目;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确定了帮助共建村建设好1个党支部、办好1轮培训班等共建项目。
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武汉工业学院确定帮助壮大1个村级蔬菜深加工企业、筹资修建1个宣传橱窗、开展1次农技讲座和科技咨询活动等“八个一”的共建项目;武汉体育学院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积极性,确立了建成1个文化体育娱乐广场、完善村级农家书屋、捐建电脑室、完善村级医疗卫生室配套设施、捐赠1辆垃圾清运车、筹建1套宣传广播设备等共建项目。
挤出经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湖北高校党委积极克服办学经费短缺的困难,挤出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共建活动,通过“输血”帮助“造血”,促进共建村发展。三峡大学计划两年资助20至40万元帮扶经费用于共建村建设;湖北大学计划出资5万元,帮助张咀村建设村级图书室,拟捐赠图书5000本;武汉音乐学院计划出资10万元帮助建造1座“连心桥”;湖北美术学院募集资金5万元准备支援共建村加快村组公路改造工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计划出资2万余元帮助建设好党员活动室(兼农家书屋)。
二、结合校村实际,突出共建活动针对性
湖北高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结合结对共建村的实际情况,把学校优势和村情实际结合起来,开展针对性强的共建活动。华中农业大学根据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是主要经济来源,但养殖模式传统的实际,确定由水产学院牵头,会同武汉长江美人鱼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共建村加强水产养殖业建设;湖北大学结合英山县石头咀镇张咀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旅游规划方面的优势,专门派遣商学院院长柳剑平教授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等专家专程到英山县石头咀镇考察和指导水库及五星岛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武汉工业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领域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寻找校村结合点,加强科技服务,通过对蔬菜加工和家禽养殖培训的具体指导,提高农民实际收益;湖北中医学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加强中医技术在共建村的应用,加大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医疗点中医人才的培养,改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医疗点的医疗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中医药适用技术,进行中药材种植试验,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增加农民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帮助共建村加强村级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村小学教学水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结合共建村适合种植多种经济植物的实际,确定由制药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与该村村民陈帮华、吴昌华、王安喜、何玉华等结对,长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
三、效果双赢,初显共建活动实效性
校村“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是一个双赢的活动,校村双方同时受惠,实效初步显现。校村“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给共建村带来了三个明显的效果:
一是受到了教育,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各共建村党员干部及广大村民通过听报告、学技术以及参观考察、掌握政策、了解信息,转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提升了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的信心。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李乾山一行表示,通过参加华中农业大学组织的学习考察活动,进一步了解了水产发展趋势,开阔了视野,认识了同行,创新了发展思路,寻找了更多合作机会;英山县石头咀镇部分领导及凉亭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湖北工业大学的邀请和帮助下,通过考察党建、新农村建设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和谐、发展、特色、创新”的意识;互动的过程,也让农村、农民感受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先进文化气息,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
二是树立了科学发展新理念、理清了科学发展新思路、拓宽了科学发展新途径。武汉工业学院正积极与共建村筹办村办蔬菜加工企业;武汉音乐学院与共建村已着手兴办村级茶叶加工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长茂司村在三峡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培训、学习,确定了着力培植茶叶、烟叶、生猪等主导产业,力争把长茂司村建设成为茶水经济走廊的排头兵,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点,乡村文化活动的样板田,农村民主管理的示范园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三是促进共建村经济文化建设,初步享受共建所带来的实惠。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共建村陆续呈现出科学发展的新亮点,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科学发展的一些新成果和实惠。三峡大学解决了共建村“三无一缺”问题,帮助购置电脑4台、档案柜4组、图书架4组、价值1万元的图书以及为该村开通了办公电话和网络,并将长茂司村作为学校茶叶采购点,以学校的市场支持长茂司村茶叶的销售,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武汉科技学院帮助藕塘村加强村级文化室建设,学校已经捐赠1000册新图书;湖北中医学院积极购买中药种子,在唐德才等专家指导下,帮助下香口村进行了红花、白芷、橘梗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拟定采取给予共建村学生上大学补助、高考优先录取等方式进一步让广大村民得实惠。
校村“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对共建高校也有明显的好处: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党员深入共建村实地走访、考察、慰问、参观、演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增强了服务农村建设意识;进一步扩展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科研平台和路径;参加共建的部分高校学生,在深入农村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增进对农村、农民的感情,也为毕业后服务农村、扎根基层奠定了一定思想感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