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民族与一项伟大运动的历史性融合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08-08-08浏览次数:2980

一个伟大民族与一项伟大运动的历史性融合
 
――写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日
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赖仁琼
2008年08月0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2008年8月8日。
  清晨,经历了五大洲100多个城市、20000多名火炬手手手相传的奥运火炬,从中华民族的祖先栖息地――周口店猿人遗址开始传递,将在晚上抵达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点燃高耸的主火炬塔,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拉开盛大帷幕,一个期盼已久的伟大时刻到来了。
  这历史辉煌的一瞬,凝结着一个民族矢志不渝的追求,记录了一个国家坚定不移前进的脚步,倾注了亿万华夏儿女与世界人民共叙友谊、共享和平的真情。
  这是一个伟大民族与一项伟大运动的历史性融合!
  我们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为奥林匹克运动奉献智慧的机会
  新世纪之初,已经走过了百余年风雨历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苦苦追求了百年奥运会梦想的中国紧紧拥抱。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在申办城市最后陈述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面对即将投票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动情地说:“无论你们今天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7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7年之后,2008年8月2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对上百名记者说:“国际奥委会绝对不后悔将奥运会承办权交给北京。当8月8日那天到来之时,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
  某种意义上说,这相隔7年的两次演说,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庄严承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杰出贡献的赞赏。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理念。有人评价说,把环境保护、科学进步、和谐相处等当今人类共同的向往与追求融入奥运会的筹备之中,这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理解与贡献。
  在北京和各协办城市,北京奥运会所需的37个竞赛场馆已全部投入使用。独特的建筑风格,良好的比赛设施,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的直接遗产。其实,在外形之内,这些场馆有着更深刻丰富的内涵:奥运村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利用太阳能为16000多名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鸟巢”通过收集、处理雨水,年均节水近6万吨……这样的运动场馆,为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设计思想,向体育之外的人们昭示了绿色、环保、爱护地球等人类深远的理念。
  “鸟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体育场;“水立方”采用了国际首创的空间多面体结构;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体育馆穹顶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这样的场馆展示了新世纪的科学成果,这样的创新激发人们的科学精神。
  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楼层景观按照《诗经》中“风、雅、颂”主题设计;“鸟巢”的圆环形碗状看台没有一根柱子,观众环绕而坐,心手相连,共同激励着赛场上的运动员,人是体育场真正的核心……北京用以人为本展现“人文奥运”,用“人文奥运”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
  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是中华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的过程。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奖牌“金镶玉”、吉祥物“福娃”、火炬“祥云”等一系列独特形象,都清晰地闪现出中国文化的身影。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篆书之美”,巧妙地融合汉字书法与现代竞技项目的特点,但设计难度极大。中央美院设计团队在设计篮球图标时,从胯下运球到飞身扣篮方案的修改就用了13个月, 9次提交才获得通过。中华元素在奥林匹克的文化长廊里闪现出独特魅力。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北京奥运会圣火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祥云”火炬第一次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烧。这是奥林匹克火炬传递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充分展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13亿中国人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普及的里程碑。奥运会第一次走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使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在地域范围、人口数量和文化融合等诸多方面,都实现了一次飞跃。
  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对4亿青少年进行历史上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在他们心中根植和平、平等、道德、参与、进取、奉献、责任感和公平竞争等奥林匹克理念与价值,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素养的一代人。这些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的奥林匹克种子将会生根、发芽、成长,结出果实,并流传下去,惠泽一代又一代人。
  罗格主席认为,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实践、目的和成果,必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一个多世纪以来,奥运会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人类文明拾级而上的进程。2008年的北京,这段新的历史正在世人面前铺展开来。奥林匹克携手中国,翻开新的灿烂一页。
  我们把举办奥运会作为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动力
  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五环会旗、大街小巷佩戴奥运证件的记者、工作者、志愿者……北京奥运的气氛空前浓烈了。城市运转也随着奥运临近呈现出全新的状态:单向总长285.7公里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从7月20日起启用;电网变电容量为5012万千伏安,完全能够满足预计的今夏1460万千瓦最大负荷用电需求;3000余人组成的37个医疗团队,24家奥运定点医院,随时为场内场外提供全面医疗服务……在确保奥运高效运行的同时,1700万市民的日常吃穿住行保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在一个于千头万绪中有序高效运转的城市背后,人们看到了北京对奥运筹办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深远思虑:认真扎实开展筹办工作,不仅为成功举办奥运会提供切实保障,而且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1年7月13日,奥运选择中国,为北京和各协办城市提供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当时,曾有不少媒体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奥运,北京会不会像目前这样发展?北京做了这样的回答:没有奥运北京也会快速发展,有了奥运北京发展进程会更快。7年历程,北京的发展不仅更快,而且实现了又好又快。
  “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北京紧紧抓住了奥运良机,确立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办好一届新奥运,建设一个新北京。筹办7年间,北京结合举办奥运会的要求,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北京市经济总量已经比2001年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长12.4%,预计2008年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已经从2001年的3262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7654美元,预计2008年将超过8000美元。
  奥运筹办加快了北京城市建设的进程。今年2月29日,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8月1日,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运营。2001年北京地铁只有约54公里。而随着7月19日地铁10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同时开通试运营,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到200公里,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
  奥运筹办助推了北京环境质量的提升。自1998年以来,北京分14个阶段实施了200多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达标“蓝天”从1998年的100天、占27.4%,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占67.4%,增长了40个百分点;如果从申奥成功的2001年算起,则增加了61天,增长了19个百分点。
  奥运筹办强化了北京服务体系的完善。近年来,北京与奥运有关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07年底,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61.3%提高到72.1%。
  在一个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城市背后,人们看到了北京对一个发展中大国首都未来发展的深远思虑:以奥运筹办为契机,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北京特点的发展新路。
  “绿色奥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绿色奥运”与宜居城市建设,北京做“减法”,大力推动首钢搬迁调整、焦化厂停产、节能减排;也做“加法”,瞄准“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抢占产业结构制高点。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以年均6.8%的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支撑了年均12.4%的经济增长速度。北京正在向建成一座拥有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生态城市迈进。
  新北京需要新引擎。自主创新成为北京科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高科技场馆、智能交通、洁净能源,奥运会既是展示创新的窗口,也是推动创新的契机。2007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支出规模达527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6%。以大项目为“粘合剂”,打破条块分割,促进中央与地方创新资源整合。目前,集成电路、疫苗、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重大标准进入产业化阶段。
  办好奥运依靠人民,办好奥运惠及人民。通过筹办奥运,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功能提升,自然环境改善,为广大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在确保奥运功能需求的同时,北京奥运场馆布局最大限度考虑民众需要,使这些设施赛后能为市民提供更多更长远的体育文化服务。门票“低价位”政策让更多人有机会亲临奥运赛场,许多普通群众举起燃烧的圣火,170万名各类志愿者在场馆内外奉献……广大群众在参与奥运、奉献奥运中受益奥运,实现身心快乐与和谐。
  筹办和举办奥运会推动了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科学发展的步伐,而站在奥运会这个新的起点上,这些城市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我们把举办奥运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进程
  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行。10时42分,京津城际铁路第一趟列车从天津站出发,以350公里的时速向北京飞驶,11时12分,列车抵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