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未来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12-02-14浏览次数:1786

 

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时代赋予教育传承创新、引领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词。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法则对各个领域的渗透,我国固有文化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正在逐渐走向解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当今中国的诸多社会问题中,政治、经济的问题固然迫切,但唯有文化道德的解构,对于国家民族的伤害最深,而其重构又最为艰难。尽管历史地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近代中国受列强欺辱至四分五裂亡国灭种之境地,而竟然在共产党领导下又奇迹般整合至统一强国,重新站立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没有被推倒被解构,还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群体和广大的吃苦耐劳的农民阶级,成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中坚力量。文化不散,民族不灭。

  然而今天,以集体主义为最重要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受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西方工商文化的冲击,亟需在国家各方面改革全面推进的同时,在整合东方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包括文化界、教育界、伦理学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系统重构,并通过教育等手段,使之内化为国民的现代人格与文化品质。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直到今天,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处在教育第一线,我深深地感受到,传授一门知识已不足以拯救学生的命运,生命真正缺乏的,不是一门技能,而是人文精神,也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一个民族如若丢掉文化,迟早会走向没落。而教育要担负起引领和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就必须从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知识教育走向文化教育,走向尊重人、发现人、成就人从而成就整个民族的教育。

  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型,是走向现代教育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文化教育包括哪些核心精神和基本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施行,却又是另一个大的难题。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我们要继承的内容,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都不是正确的做法,而与教育有关的文化也不能缩减为学校文化,更不能等同于学校文化。作为未来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文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庞杂的工程。不结合今天中国的发展实际,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文化批判、文化整理和文化重构,这项工作就根本无从谈起。

  同样非常关键的,是包括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我们不单是需要教育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更需要教育改革者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文化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提高、个性发展和文化养成。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高品位的文化涵养。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就难以承担起全面实施文化教育的重任。因此,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也是实施文化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范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