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讲座》观后感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11-12-21浏览次数:2827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一直没有深刻的感受过。今天下午在艺术学院演播厅噙着泪水看完了影片《最后的讲座》之后,才真正领悟到它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影片中讲述了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老师爱岗敬业及面对病魔的威胁时的意志坚强和乐观豁达,用自己的一片丹心为人民教师这个称号,浓妆重彩地抹上了华丽的一笔。这是一首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从郭老师的身上,我再次感受到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份量,这四个字里包含着多少爱心、责任,以至生命的代价!我为郭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教师感到自豪,更为能成为这样的教师的学生感到羡慕,也为三尺讲台上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感到心痛和惋惜。

高尚的师德铸就了闪光的师魂!观看完影片,我的心灵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

一个有正确思想指导的人,就必然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理想对于人生,就如同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崇高的理想能够使人产生坚定的信念,把人塑造成一个强者,使其能够在顺利的时候更加奋进,在困难的时候能够逆流而上。如果实现梦想是重要的目标,那么,什么是伟大的目标呢?在郭力华老师看来,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做个助人圆梦者才是真正伟大的目标。她认为,老师是最好的助人圆梦者。并希望学生能发挥他(她)们的潜力,当好教育的推销者,和自己一道共同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增强了郭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什么给予老师这么强大的力量?是为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为国家、民族、家庭、孩子提供的服务。而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能否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老师深知,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用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为此,她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以人育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关爱学生,用一生的心智与情感培育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辛劳的,更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持久的、执着追求的内在动力,靠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郭老师主动请求去青海、海南等条件差的边远地区支援教育事业,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不放下自己的那份责任和执着,仍以坚韧的毅力支撑在讲台上,即使在与死神抗争或是人生失意的日子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她乐观进取的心态和宽广的胸襟。

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大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老师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她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一视同仁。她授课,没有因为学生的迟到或捣乱而训斥学生,而是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碰撞,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时候宽容引起得到的震动,比惩罚更有震撼力。面对问题学生时,她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她没有急躁,没有指责,更多的是宽容和耐心教育,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

我永远记住郭力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兴趣和自信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善于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调动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为此,她潜心学问,刻苦钻研,学习新知识,汲取新经验,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班级:09级动画一班

姓名:方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