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培养国际化、创造性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12-12-27浏览次数:1178

 

 外国语学院   崔东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建设高校,以培养研究型的人才为主,实行精英教育;二是科研与教学结合型的高校,如地方的重点院校,有少量的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高校;三是教学型的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四是高职高专。对于第三和第四类高校而言,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面对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盲目攀比倾向,江汉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应独辟蹊径,采取错位竞争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国际化、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性也被外国语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所证实。多年来,外语学院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学生打下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牢固掌握外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本地区急需的专门用途英语、法语、日语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我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在人才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毕业生除考研、出国外,就业率在90%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学,中学、部队、公司、机关等部门。武汉地区各中等学校尤其欢迎我院毕业生。目前,这些毕业生在本地区部分高校和中学大多已成为各校的教学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不断凸显。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作为地方院校的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应从自身规模、办学力量的实际出发,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向为向湖北、武汉城市圈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市场输送毕业生,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厚基础、宽口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深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各专业仍将坚持走自己的特色路线,突出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以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为主,与其他高校展开错位竞争,各得其所、互相补充,从而在强手如林的国内外语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

1.制订并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和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外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加强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保持传统特色,继续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训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要改革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增加必要的课程或修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目前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外语教学要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其次,通过一二课堂互动、互补、互融、互通,采取多种形式着力打造学生“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要强化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互补互融,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建立并完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通过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来确实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调动专业内外、学校内外、国内国外的各种教育资源,高标准、严要求、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把追求卓越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完善教育环节、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督导,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重视教学基本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打造品牌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4.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在巩固原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每年建设2-3个新的基地,充分满足3个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5.通过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6.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规范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督导等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7.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高校师从一流导师学习和进修,扩大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等措施,加快新办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8.要突出合理的知识、智力、能力结构,培养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复合型人才。

9.作为学校,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以及党团工会和学生组织活动等多角度的教育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心理调适、学会生涯规划等,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0.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一要夯实实习基地建设,二要使企业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三要加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的力度,四要大力探索校企合作组建合资企业。

11.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学好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以外的自己喜欢或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文化素养等。再次,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形成以重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课程实习和以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习模块,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