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12-12-26浏览次数:1359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汤惟

 

面向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作为学校精品课建设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实现了传统学习资源向网络空间的拓展再现。以精品课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化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获取更多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是实现按需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它以其共享、自主、随机等特色使其成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和提升。这里结合数计学院计算机类课程与实验室建设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实践,讨论数字化学习资源系统设计与建设的方法问题

 

1、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每年学校投入不菲,但实效却不理想。许多学习资源数字化成果推出初期给学生带来了“新鲜”的学习体验,但时间不长,热情开始消退。许多经过数年建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得不到学生青睐(学校精品课网站已建课程约50门,每天统计:网站浏览人数仅百余人,经常在线十余人)。

事实上,简单的将课堂教案、实验实习指导等纸质或者电子文档、教学视频搬进网络课程平台,其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也不利于自主学习;资源更新主要依靠教师,在现有机制下必然效率低下;有些资源虽然设置了模拟试题、专题论坛等互动模块,但缺少对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和必要地激励机制,使这些功能形同虚设。

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尚没有摆脱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等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束缚,没有按照网络学习特点,实现学习资源面向对学习者个体的“量体裁衣”。因此要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其根本还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2、网络学习系统设计的理念更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定位

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学内容组织的系统性、一致性和线性有序。正是因为这些特性,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并不能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完全否定。与课堂学习比较,网络学习的特性是自主、非线性和共享。这就启示我们,如果仅将网络看作课堂教学的另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内容搬家,只能是事半功倍。网络学习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不能简单地将传统学习资源数字化,它需要在明确资源效用定位基础上构建适合网络环境特征的学习模式。

数计学院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中,以面向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和计算机类专业软件工程课程与创新实践基地学习资源建设为重点,在实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中,逐步明确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定位:

1)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普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状况;

2)增强教师服务意识,实现泛课堂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与协作;

3)激发学生成为资源建设的参与者,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努力实现资源与学习信息的开放与共享。

 

 

3、以问题与项目驱动,丰富资源类型

学习资源是为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服务的。PPT教案、教学视频、题库等仍然是数字化资源的重要内容。但是为满足自主学习需求,还必须提供具有自主参与特征的资源类型。为此,我院相关课程教师设计了以问题与项目为驱动的学习资源。

1)问题资源

基于问题求解的学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和求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中问题答疑模块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问题既包括教师设置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也包括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C语言数字化学习资源系统中设有对学生开放的学习论坛,学生既可以通过论坛提出问题,征集答案,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问题解答;教师通过论坛征集并推介学生的优秀解答。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释疑帮助,同时又调动学生作为资源建设与更新的主动参与者。

2)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以扩展学习内容为特色。在软件创新实践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我们将软件开发模型指南、软件开发规范和相关前沿技术热点简介作为项目背景材料,突出前沿性和实践性。课程和实践环节中的综合性设计问题不设标准答案、仅提供参考解决方案和技术要点提示。这些阅读材料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扩展学生视野的重要资源

3)学生作品展示

学习资源系统必须开放资源自主扩展接口,使教师推介的优秀学生问题解答和历届学生完成的真实/模拟项目开发文档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更新的重要来源,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资源库能够不断充实、完善。

4)提供学习者个人空间

数字化学习资源系统应该提供自主设置个人空间功能,使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需求,重新组织学习资源,建立学习档案,积累学习成果(程序、作品、应用系统等)。

 

4、引入学习激励机制,提高持续的自主学习激情

网络学习的共享特性的另一面是海量知识的认知超载; 非线性知识跳转也可能伴随学习过程的浅尝即止;自主学习会由于控制力不强而难以持续。反观某些成功的网游能够具有众多经年持续的铁板玩家,除内容编排、界面设计优异外,持续、适当的激励机制是重要因素。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中应该注重学习激励机制设计。我院教师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尝试通过从以下策略引入学习激励机制。

1)设置积分奖励机制,作为过程考核依据

借鉴新浪的“爱问知识人”等网络知识搜索的互动性问答分享特性,在网络学习资源系统中通过积分机制,激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例如,可以在学习论坛中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质量高,回答准确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作为该生学习过程考核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提高问题关注度,形成富有竞争色彩的学习氛围,保持学习激情有一定作用。

2)引入团队学习模式,提高学习主动性

按照目前学分制教学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系统使传统的班级学习模式不再是主要形式。根据问题与项目求解需求,组成小规模学生团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团队和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分工,在任务驱动下,协作推进,保持学习主动性。软件创新实践基地的资源建设中,按照“需求分析讨论,系统规划设计,任务分解实施,子系统交叉测评,成果交流展示”流程,以小规模团队形式组织项目实施。同时系统提供各阶段成果(文档)评价数据采集与分析,其结果即能够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又能够使指导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问题需求,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流程。

3)采取适当分类策略,防止信息迷航和认知超载

真正有效的学习资源必须经过精心设计组织,能够满足自主学习需要。为避免海量资源共享而导致的信息迷航和认知超载,数字化学习资源应该根据类型分类组织。传统分类方法有客观性知识和主观性知识;基础性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知识等。数字化资源系统设计中,根据互动性要求,还应该提供关注度采集机制。根据教师和学习者关注度自动进行资源筛选,实现优质、常用资源被学习者方便获取。

 

5、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应该成为智慧校园建设重要方面

我校正在实施智慧校园建设,但校园资源没有得到学生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访问校园网资源尚不方便,学生寝室中通过公网沉迷于网游、视频、QQ聊天的学生不在少数。应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共享作为智慧校园实施重点之一,加大投入,解决学生通过公网访问校园网资源的入口问题,通过对校园内以教学场所为重点的有线端口和无线信号覆盖和安全有效的访问认证服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方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访问门户,使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直接效用。

 

目前,数计学院计算中心正在实施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开放式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初见成效,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全部进入实验室机教学;全时段对学生开放的计算机房已经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设计语言等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资源边建设边开放。计算机系软件创新实践基地的软件项目实践资源系统建设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我们对以上资源建设的分析与反思,期望进一步明确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教育内涵。通过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方法与策略探讨,使学院能够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性,在十二五期间内为学校的教学方法现代化和教学质量提高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