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大学新生 一、什么是大学 大学与中学有至少有这些不同: 一是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教育是为了上大学,大学教育则是为了进入社会; 二是培养方式不同,中学培养“考”生,会考试就行,大学培养“学”生,要会自己学习; 三是教育模式不同,中学是封闭式教育,大学是开放式教育; 四是教学方式不同,中学老师逼着学生走,大学学生追着老师走; 五是学习状态不同,中学是被控式学习,不是被老师就是被家长控制,大学强调自主性学习; 六是学习方式不同,中学学习老师帮你掌控,讲课进度慢,大学学习学生要经常反省,老师讲一节课,你在下面要花好几倍的时间消化吸收; 七是学习内容不同,中学大家都忙一样的,高考教科书复习资料,大学大家不一样的忙,学分制大家除完成专业学习外,还可根据自身兴趣、学习能力及自己的目标要求选修其他的课程、讲座、专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八是学习要求不同,中学讲求标准,大学鼓励创新; 九是思维训练不同,中学希望学生到最后问的越少越好,说明大纲要求的你不知道的就少,大学学习思考的问题越多越好,你越会发现新问题; 十是管理方式不同,中学是呵护式管理,大学是自我管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中学生活是以家庭为依托,以个人为中心,日常生活有父母安排料理,个人处于亲情的关爱呵护之中。大学生活超脱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旧模式,由个人为中心变为多中心的集体生活,日常事务要靠自己安排处理,生活氛围的和谐与否要靠自己去营造。 综上所述,可见:大学是培养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地方;是给我们时间和机会,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学会一些谋生的技能的地方;大学生活最有意义的是让我们学会思考、探索、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大学,我们学什么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要学会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兴趣中获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创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创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辅成,相互促进。其中,学会做人是目标,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学会做事是实现价值的手段,是一种能力要求;学会学习,是一种基本知识要求,学会创新,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源泉。做人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做事反映做人的道理,学习创新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为人处事的水平。 (一)学会做人 做人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拜金主义者奉金钱为最高理想,认为有钱就有一切,所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享乐主义者视吃喝玩乐为人生最大快事,所以好吃懒做,大学毕业也不愿出去找工作成天呆在家里玩游戏;极端个人主义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不得一点异己的人和事,可以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而杀害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几年的同窗好友......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啃老族、马加爵、药家鑫等等。 1、学会做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共同思想基础。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新时期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正如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对青年所说的:青年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几年以后、几十年以后,年轻人将要担当起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重任,中国几十年以后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青年,青年是未来中国的脊梁!因此,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在服务祖国建设与人民需要中体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你不必一定是个科学家,但你一定要有一项专长;你不必一定是领导干部、企业大腕,但你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2、学会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有人说,人一生下来为什么会哭?是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要经历许多的磨难。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确实,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记得某个电视剧里有句台词: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旅途,在这个旅途中,痛苦是里程,幸福是驿站。是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和挫折,比如你因为发挥失常,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原本在中学是班上的尖子,到了大学却发现强手如云,自己不过是普通一员、甚至摆尾,曾经的光环不复存在;同寝室的丢了东西你却无辜地成为被怀疑对象;没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受到老师批评;谈了一场恋爱却无疾而终倒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这种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是生气、埋怨、一蹶不振,还是坦然面对、认真分析、重新振作?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埋怨,就只会终日无所成,沦落成愤世嫉俗!”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坚定了信念;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思考;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阅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志。感恩,不是逃避,也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磨难,敢于直面现实,善于分析查找原因,勇敢地再次迎接挑战。 3、学会做人,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治国的基础,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这个世界将会充满欺骗与黑暗。所以,孔子说:“民无信则不立”,老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4、学会做人,要换位思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一个方法。将心比心,你需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所以,寝室里如果有人在学习,我们玩游戏看电影最好戴上耳麦不要弄出声音,更不能把音量搞得大大的,否则就影响别人学习,如果晚上十二点多该熄灯了,我们就不要大声讲话或者把灯开得大大的,否则就影响了别人休息。当别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或者说了不恰当的话语时,我们不要求全责备,揪着不放。要以恕己之心恕人,责人之心责己。要学会:生活上互助,习性上互补,学习上互帮,工作中协作,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 (二)学会做事 做事,是做事情、做事业,是我们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途径。所以,学会做事,就要搞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靠什么去做成这些事。 1、学会做事,要认识自我。即,寻找自己的理想、兴趣、天赋并积极调整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应逐步找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暂时还不知道兴趣在哪里,就要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多尝试,多挑战自己,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许多同学对专业没有兴趣,其实大家也可以在寻找兴趣的同时培养兴趣。在一个专业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我们也许对其中某个方向感兴趣。而且,所学的专业可能和最感兴趣的专业有跨领域合成的机会,这也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2、学会做事,要了解工作机会。我们必须知道,专业方向并不等同于今后的工作内容。美国前教育部长 Richard Riley曾经说过,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种工作在2004年根本就不存在。这表明,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对业界的认识,不断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工作前景、国际竞争等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见习或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深入了解一些优秀的企业,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咨询有经验的人,让自己的规划更加契合实际。 3、学会做事,要拟定职业规划: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相关工作机会后,多去尝试,尽量把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理想匹配到自己可以发挥潜力的工作机会上。职业规划应基于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与工作方向做一个务实的结合。一方面,要计划在校期间如何最大化自己进入理想公司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职业生涯的计划也不要期望一步登天,而要循序渐进,就像攀岩那样一步一步往上攀登。同学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在做实际的职业规划时,对那些不容易一步到位的目标,最好用“两步计划”法:先为自己三到五年后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咨询并确定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分两步实现目标。 4、学会做事,要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是《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成功的座右铭,也是一切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备的品质。有了理想不坚持,理想就是空中楼阁。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阿里巴巴的老总马云都是坚持考了三年才上的大学,如果当初他们没有为大学梦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在智力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之所以,四年以后,有的人能够成为十佳青年,有的人能上研究生,有的人能顺利找到自己理想的单位,而有的人感觉四年里什么也没学到,浑浑噩噩,甚至有的人感到不仅没有进步还退步了,差别就在于进入大学后自己有没有奋斗目标,能不能坚守自己制定的目标,持之以恒、百折不饶、锲而不舍。 (三)学会学习和创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江主席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学会学习和创新,要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小学到中学,很多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是父母要求学、老师牵着学。因此,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感到很迷茫,不知所措,于是沉溺于上网玩游戏、逛街买东西、热衷于谈情说爱、喝酒嬉闹,毕业的时候懊恼地感到一无所获,悔不当初。自主学习,就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越勤,收获越丰。 2、学会学习和创新,要勤奋刻苦,提高效率,培养探索求真的精神。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嘻。”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就成功。马克思完成影响百年的伟大著作《资本论》,因为他在大英图书馆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鲁迅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但有规律可循,只要开动脑筋,把握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有几条建议: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做作业、错题重做并做好归纳总结、认真听课、多与同学探讨、多读书。在上课之前,独立做了预习,就好比在一条新的路上,在自己的脑子里留下了许多标记。当老师讲到这些内容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与老师“有期而遇”。当预习时的理解与老师讲解的一致时,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当预习时的理解与老师的分析不一致时,由于有了认识上的失误做反衬,会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中要多与同学探讨,思想的火花往往需要思想的碰撞;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是学习创新的基本品质。要多读书,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3、学会学习和创新,要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和创新,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大学校园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相应的学生社团,发挥专长,培养潜能;可以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活跃思路,开阔视野;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培养才干。比如:江汉大学每年上半年学校有江汉之春文化艺术节活动,下半年有清源之秋读书节活动,机建学院有记忆社、轮滑社、爱心社等多个学生社团,还有周培源力学竞赛、机械创新大赛、工程训练大赛等等。这些活动和社团为我们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机建学院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