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发挥优势 找准载体 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素质提升结合 ――生命科学学院理论学习在实践上下功夫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要组织好、引导好、鼓励好党支部、党员和 广大师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就要在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学习机制、端正学习风气、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加强正面引导。为此,一年来,生科院在全院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调研反思 通过座谈、个别交流,生科院党委重点了解党员对理论学习的态度,并分析了理论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结论是:开展理论学习效果不好,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学风不正。有的缺乏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却成天忙于搞各种没有多大意义的活动;有的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与指导实践;有的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这说明,在党员中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仍然是学生党员教育中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2、统一思想 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理论学习水平的先决条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那么就生科院而言,我们的理论学习就是要紧密地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将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的提升紧密结合,使老师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在新世纪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主动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发挥优势,找准载体 1、规定动作,一个不少 (1)讨论政府报告,明确教师使命 (2)结合热点时事,做好教育引导 学院党委还组织了“十二五”规划辅导报告,组织观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讲座第一讲,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积极布置环境,注重新闻报道,搞好宣讲传播等举措,营造了内外和谐的文化氛围,积撰写学习心得,广泛深入早晚自习开展视频学习活动。坚持把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功卓讲话精神相结合,进一步理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了解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通过学习,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党员干部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3)进行党史教育,增强党性观念 结合建党90周年,生科院党委举办了“五个一”的活动。一是听一次讲话――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二是看一本书――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读本》,三是举办一次党史知识竞赛――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四是观一场电影――组织党员教师,邀请非党员教师参加,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五是唱一次红歌――组织党员教师,邀请非党员教师参加,举办了生科院的红歌比赛。通过“五个一”的活动,使党员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 (4)学习校庆讲话,激发爱校情怀 生科院党委组织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校庆上的讲话,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我校建校10周年的总结、反思、展望活动。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与民族复兴紧密关系的重要论述,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同时也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学院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方针,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以优良教风和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早日实现建设地方一流综合性大学做出各自的贡献。 2、特色动作,注重创新 (1)把红色参观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把青年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 生命科学学院的特点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多,教师的科研能力强,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因为院党委将理论学习的重点确定为――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素质提升结合,把青年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生科院党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青年党员在教学、科研上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 一是挑选青年党员做课程改革的先锋。今年是学校“课程建设年”,不少老师都参与了课程改革。在2011年11月12日,生科院举办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李佳楠、孙宪迅、戴希刚和韩雪等4位博士、党员教师进行汇报交流。 二是鼓励青年党员在科研道路上奋勇争先。生科院学术氛围浓厚,在“学术兴院,育人为本”的院训指引下,院长亲自抓科研,书记高度重视科研,形 (3)把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到服务社会的高度上 学生的理论学习,我们也强调与实践的融合和对社会的奉献。今年暑假,我院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范围广、辐射面大。《汉阳地区“六湖连通”工程湖泊水质及生物多样性调研》项目走访了汉阳区各大湖泊;《武汉市社区绿化现状调查及新型环保宜居社区模式的探索》项目走访了我市各类社区;《开拓红色底蕴传承首义之魂――关于首义文化价值分析及推广方案的研究》项目的问卷调查覆盖了武汉部分大、中、小学,并在中心地带进行一对一实体问卷;暑期恩施支教团队将爱心蔓延到了恩施山区;武汉如意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团队和武汉市黄陂区太阳湖度假村实习团队分别将大学生的风采传播给了企业。我院有三个项目获得校级立项,其中一支团队获得“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4)团队领航,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 (5)典型引路,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一是组织师生观看了“江汉大学2009年感动江大新闻人物”、“江汉大学2009年感动江大新闻人物”纪录片。观影完毕,大家对身边涌现出的“感动人物”钦佩不已。特别是我院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杨丽8年如一日照顾残疾邻居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大家,大家表示,这样的先模典型,思想境界高尚,值得弘扬和学习。 二是启动了“金花接力”活动。寝室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组织载体,其建设对于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同住在南1-521寝室的2010届毕业生汪谭俊、张茜、李环、金佳利四名同学就是室风建设的受益者,他们在团结奋进、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全面成长,三人入党,四人考上“211”工程大学的研究生。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让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室风建设,从而加强学风建设,我院于2011年4月举办了全院学生参加的,以“榜样力量 青春起航 金花接力 共享成长”为主题的校友返校交流暨“金花接力”活动启动会。活动以经验分享为主线,最后,“四朵金花”带领以室风促学风的“领头雁”――从一、二、三年级中遴选产生的四个优良学风寝室的全体成员宣读了《创建“优良学风寝室”,争做“学习型大学生”倡议书》。此后,建立了生科院学风建设QQ群,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三是打造并宣传优秀团队――爱心社。我院的优秀学生社团爱心社自成立以来本着“奉献爱心,快乐自我”的宗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展示了“有爱就有希望”的奉献精神。15年来,年复一年地实施着敬老、爱幼、助残、支教工程,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一对一义务家教,去武汉艺萌听力康复中心辅导聋哑儿童,赴贵州、湖南等贫困山区去义务支教……爱心社的事迹被《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金报》、湖北共青团官网、中国法制联盟网等媒体争相报道。敬老院、黄陂聋哑学校给专程送来锦旗; 2010年,爱心社获得了“荆楚爱心联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湖北省“十佳十优社团”称号。今年我院继续支助爱心社开展活动,并帮助他们拓展服务项目,同时,也在11级新生中倡导大爱精神,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爱心志愿服务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