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拳整治官商勾结的腐败

发布者:曾琼娟发布时间:2017-12-07浏览次数:1255

( 期刊社  朱现平 )

    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指出,现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放、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腐败问题频发。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
    一、官商勾结的腐败危害
   (一)政治上的危害
官商勾结中,作为政府官员及工作人员应该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他们不但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一些利益集团牟取非法利益。新近播出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丁义珍、祁同伟等政府官员以权力为代价,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互相勾结,巧取豪夺,各得其所。腐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和生活,同时也导致了政府信誉的降低,使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失去威信和影响力。
   (二)经济上的危害
据统计,官商勾结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惊人,仅从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一项,就可以看出其危害性的严重,诸如国有经济投资和财政支出的流失等,如果能把这不该流失的部分也用作基本建设,我国基本建设速度可以提高一倍。剧中刘新建与赵瑞龙之间的勾结,使国有资金(资产)流失严重,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此类腐败官员的腐败行为和现象被一些政治觉悟不高的人拿来作为榜样,也干起非法的“搞钱”的事情来,从而破坏了经济社会的稳定。
    二、官商勾结的产生原因
   (一)制度不健全增加腐败的机会
腐败不能仅仅是欲望和权力作祟,它还需要一个完成腐败的机会和途径,制度上的不健全就增加了腐败的机会。制度的作用,一是保障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二是防止权力的滋用和失去控制。如剧中“小官大贪”涉案金额之巨,使人震惊。没有良好的制度,权力不仅可以滥用,而且可以演变成特权,这种特权的形成,其性质和后果已经超出了官商勾结腐败的范畴,因为只要有了特权,不用和商贸活动相勾结也能大把大把的捞钱。
   (二)视公共利益的权力为私欲权利
从权力的本质上来讲,权力是代表公共利益的,那么利益是权力的目的,权力就成为创造利益,获得利益的手段。这里所说的一切利益都是公共利益集团的利益,权力是为公共利益的,但行使权力的却是人,人一旦私欲膨胀,就可能用手中权力去为个人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去谋取私利,而不是为国家去谋取公共利益。于是权利享有者就有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占有、使用和处理公共的财产。
   (三)利益结构的改变滋生腐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分配原则的变化给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物资刺激,使其邪恶的私欲更加膨胀。剧中受“穷怕了”处长、厅长们受到利己主义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在利益分配制度改变成一种外部刺激条件时,其腐败动机生长就更加迅速。官商勾结的“官”就是具备了邪恶私欲向权力渗透的条件,以营利为目的的集团或经商的官二代,为攫取巨大的非法利润,在政府或官员的过度干预下,必然卷进了腐败的旋祸。
   (四)转型期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我们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导的集体所有制、股份制、个体的私人所有制组成的多种所有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受到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思想上对什么是个人正当利益也还认识不清,在日益活跃的经济生活中,一些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发生了改变,使一些人忽视了人民的利益。人们的政治思想在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状态下,受到非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侵蚀,出现腐败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五)政治思想的混乱及道德丧失
   从官商勾结导致腐败的主观因素看,一是政府官员思想意识上的主观动机出了偏差,人生观发生了扭曲,置法律道德于不顾,高度膨胀的私欲引发了贪婪的动机,思想信仰上动摇的人,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便渗透进来,于是金钱在人的思想意识里就膨胀起来,极端的利己主义成为主导思想。二是道德的丧失,也是腐败动机滋生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牢固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职业道德,对腐败动机的滋生就不可能有抵御能力,没有良好的杜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旧有腐朽思想的侵袭下,产生极端利己主义,就会成为滋生腐败动机的思想基础,也会导致腐败的、道德沦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