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简报2017年第8期(总字第42期)

发布者:曾琼娟发布时间:2017-09-26浏览次数:2668

理论学习简报

8期(总字第42期)

中共江汉大学委员会宣传部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八


编者按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7年8月4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文章,文章深刻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指导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017年9月13日校党委中心组开展了学习陈宝生部长的讲话的专题学习会。现《理论学习简报》开辟专版转载全文,望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全体教师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校党委中心组办公室)

  

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陈宝生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是新时期指引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握新内涵、构建新模式、落实新要求,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新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彰显这种特色,体现这种优势,需要从教育的规律和体系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理和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教育的思想和思想的教育。教育的思想服务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方向;思想的教育着力于灵魂的塑造,是教育的核心。一方面,要用教育的思想引领思想的教育。我们党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于党的教育方针、聚焦于办学方向,当前更是反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借鉴了当今世界优秀教育成果,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要在思想的教育中实践教育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引领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增强师生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的使命和使命的教育。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命的教育是教育的责任担当。一方面,教育的使命与党的使命、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使命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在当今中国,教育的使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使命的教育就是践行教育的使命。离开了使命的教育是空中楼阁,要用党的、国家的、民族的使命来教育引导师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教育的行为和行为的教育。教育的行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行为的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指向。注重教育的行为同重视行为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育的行为能够影响人、塑造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行为的教育体现教育的价值和导向。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要注重其行为养成、知行合一,引导他们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并体现到实际行为中。
    教育的生活和生活的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要营造富有内涵的教育生活。就是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挖掘出学生喜爱的教育生活元素,构建起学生接受的教育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宏观上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运用活的理论、引用活的案例、使用活的方法,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就业创业中所遇到的现实困惑,培养学生理性平和、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教育的方法和方法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方法的教育体现着教育的传承。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和加强方法的教育。要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方法论,教他们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如何认识和改造自我,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为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方法基础。
    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科学研究和把握好几个重要维度。
    要“有虚有实”。从内涵和方法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和务实的统一体,必须虚实结合,求得实效。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辉煌的成绩鼓舞人,促进广大师生理解、消化、吸收“虚”的理论和“大”的道理,并作为自身行为的导向。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实”功落地,切实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要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统筹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四梁八柱”和“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中,从改革思路、改革目标、改革路径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真正建立务实管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要“有棱有角”。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必须旗帜鲜明、棱角分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管好阵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决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网络等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在高校里的传播。
    要“有情有义”。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性原则和情感原则的辩证统一,注重情和义、情和理的交融。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工作是最反对千篇一律的,应力避千书一面的“大一统”、千人一面的“一般齐”,加强对工作、服务和教育对象的供给侧、需求侧研究,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作为突破口,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漫灌”和“滴灌”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要找准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引导教师当好“经师”“人师”,帮助大学生“系扣子”“指路子”,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要“有滋有味”。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同“烹小鲜”“制大餐”,既要营养健康,又要新鲜美味。要按照“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终身受用”的要求,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育载体与表现形式讲清楚、讲透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互动性强的特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从“指尖”直抵“心间”,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要拓展网络阵地,推动校园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形成正能量集群效应;优化网络内容,推出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网络文化产品;健全网络评价机制,有效增强网络上发文、发声的内生动力。
    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新要求
    今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年、质量年、基础年”。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方针,扎实推动和落实好几项重点要求。
    入“深”入“细”。深,是指深刻理解和掌握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结合规律性、前沿性问题研究,在解决好“怎么看、怎么学、怎么干、怎么评”过程中,立足整体、着眼长远,强化学理化支撑,推动工作实践向纵深发展。细,是指精细到师生内心,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从结构上细,关注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每一个载体;从内容上细,做到分类指导、个性定制;从措施上细,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微雕艺术”,有温度、有质感,可触摸、可感通。
    落“小”落“全”。小,是指聚焦小的具体问题,由“大”至“小”,由“小”入“微”。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成长需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服大而化之、着力于一般、忽视特殊和个别的现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任务书”,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指定“责任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小落地。全,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三“全”并举,着力“大思政”,构建“大格局”。
    做“好”做“实”。好,是指有特色、能创新,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开展品牌化营造,着力培育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区”。要解决好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等问题,着力机制化推进,激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力。实,是指做实功、谋实效、求实绩,努力实现“四个合格”的目标要求。要推动绩效化评估,加强督导化检查,形成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人人挑起重担的工作格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当作教育战线一项基本建设来对待,当作教育战线各级领导干部一项主要职责来承担,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