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2-11-02 17:40:28浏览次数:2061

人文学院  李勇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各级党组织今后一段时间内首要的政治任务。二十大精神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内容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报告全文325百余字,分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有十五个标题,其中第八个标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部分里,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概念,向全党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召,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擘画了美好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其内涵外延,原原本本、逐字逐句把握其核心要义。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大意义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十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2020922日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深刻领悟、全面把握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充分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意义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也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论断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识。“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现象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正在形成,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对文化建设部分表述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文化建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面临着民族复兴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在关键时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俄乌争斗搅动地缘政治平衡,可预见的危机与不确定的因素都在增长。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文化强国为基础,就没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可能,没有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认同,何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华文化强大的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句空话。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新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本质特征

文化自信,简言之,就是对本民族、自己的祖国、所拥护的政党所倡导的文化价值充分认可、认同。相较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概念,文化具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如春雨,滋润心田,以无形的力量培根铸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文化似江月,流芳千古,展现出持久的精神魅力。

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这是新征程上,党和人民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仅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应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我们必须把“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任务抓紧抓实。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自强,报告中强调的四个坚持,体现出其中的鲜明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我们决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为了谁、依靠谁?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本色。讴歌劳动,赞美创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要永葆文化建设的生机活力、涵养健康的文化生态,正确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思想认识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区别。“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其魅力来源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索精神,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使古老的文化,绽放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根深方能叶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础的革命文化是魂,继承革命传统,庚续红色基因,魂健才能体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本,本正就能源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亿万人民共同巩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强盛的标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交往互通,政治方面的理解互信,更是文化层次的融合认同,我们需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辐射力,这也是文化自信自强对外目标。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久久为功、长抓不懈。

首先,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其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第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第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蓝图己经绘就,任务清晰明确,我们一定要有使命在肩的责任意识,发扬历史主动性,立足本职工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