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个结合”着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2-10-30 13:50:08浏览次数:627

音乐学院  戎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调“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奋斗史是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决策。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师生中着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课堂学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深入体会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程,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创造的辉煌成就中、从党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汲取磅礴力量,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一、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课堂学习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程建设主渠道,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同时注重党史教育强信念与专业素养上台阶的紧密联系,音乐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在理论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开展红色歌曲演唱、红色舞蹈排练,让师生在专业课程教授、学习中共同学习党史知识,感悟革命精神。还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结合开展教育和排练。如:特聘教授姚峰老师结合自身艺术创作经历和创作的歌曲以“我以我歌讲党史”为主题讲授主题党课,资深艺术家沈承宙老师以“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指导学生排练《延安颂》,推动党史学习在课堂教育中入脑入心。    

二、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专业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细走实。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专业实践结合,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升华学生思想境界。如:学院23名舞蹈男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排演工作,在近3个月的排演过程中,舞蹈男生们克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学校的困难,听从安排,服从指挥,严守纪律,与参演的艺术家们同场排练、同台表演,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谨的舞台作风和精彩的艺术呈现圆满完成演出任务。排演期间,18名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80余名合唱学生和30多名舞蹈学生共同参加了《壮丽航程、荆楚颂歌》—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同学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用一丝不苟的排练、激情满怀的演出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合唱团的同学们还参加了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剧目《母亲》的排练演出,战高温、斗酷暑、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艺术再现了英雄母亲的光荣和伟大。在所有这些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师生们都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专业实践中走细走实。

三、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走深。

“党史是最好的资源库”发挥武汉市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贴近社区基层、服务武汉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等地开展“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红色课堂”开展现场教学,促进师生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沸点论坛”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专业演唱结合,组织“我以我心向党歌”系列音乐微党课活动;积极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到乡村学校开展红色歌曲教唱、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积极下沉社区,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与官士墩社区一起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文艺演出、与江大园社区一起开展“庆七一唱支红歌给党听”红歌赛,配合江大园社区拍摄英雄城市先锋有我视频《篇章》,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走进走深。

汲取党辉煌历史的磅礴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把党和人民奋斗的实践和经验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在学校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新征程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