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程烜
每个高校在发展党员时,都会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业余党校培训,有规律、阶段性地听取思想汇报,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教育等方式,对发展对象进行重点考察和系统教育,确保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到位、工作要求落实。可是一旦发展完毕,对这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时常会跟进不力,一定程度地出现工作中的真空、缺位等问题,导致学生党员自己也有所松懈,更有少数党员不求上进,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同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无从谈起。比较极端的案例是:2018 年厦门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田某,在新浪微博大肆散播污辱祖国和母校的言论,一名党员在现实中和网络中的巨大差异,或者说是在表面行为和个人思想上的巨大反差,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因此,为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这种党员发展“只管种花不管养花”的现象,以下主要针对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从要求上缺乏连续性。一直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教育管理普遍存在着“前重后轻”、“前紧后松”等现象。从教育强度和管理力度上来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培训教育到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其中,又尤以入党后的教育指导和要求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的设置和安排。具体工作中,大多数高校或依托学生所在党支部进行管理,或期望于党员的自我管理,导致教育管理出现了“缺位”的现象。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从内容上缺乏规范性。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教育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区分培养对象的“一锅煮”、不设定内容差别的“一刀切”现象。基于理论学习的实践教育载体不够丰富,主要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为主,缺少在基层艰苦环境锻炼的经历,缺少面临复杂问题处理的过程。与此同时,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内容各成体系、缺少衔接,教学内容僵化问题和随意性问题并存,大多数高校开展党性教育的成效性尚显不足,不能很好地解决党性教育“感动一阵子”的问题,党性教育成果的延伸和巩固需进一步加强。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从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从管理者角度出发,采用传统的集约式管理方式的现象,习惯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等同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灌输式思想教育方式,简单地向学生党员传达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开展理论学习,布置工作任务。此外,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对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使用多限于网络学习、会议交流,还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从结果上存在无力感。应该说,我们的学生党员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能够做到入党前和入党后一个样,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一以贯之地要求自己。但也确实有少数甚至是极个别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的表现差异性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加入党组织以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党员自愿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这与入党前的态度截然不同。此外,我们的学生党员中,在培养发展阶段,有很多是曾经在学生干部的岗位上任职,发光发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但在入党后,有的同学就渐渐退出了学生干部的行列,退出了各类学生组织,甚至是以各种个人原因,拒绝组织安排的分工或任务。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由于对党员发展较以前更为规范,要求也更高,因此,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学生党员发展环节中的“硬指标”的落实,而对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等“软指标”的落实则打了折扣,对学生党员缺乏后续的教育,以及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此外,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人手普遍紧张,在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只完成规定工作,守住底线不出问题的心态,对于如何将工作做的更有特色、更有成效思考的不多,研究的不透,推动的不够。
(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载体有缺位。在需求调研与内容供给方面做的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理念,没有将分类指导的思想运用到教育管理中,不能较好地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的实际开展分类教育管理。实践教育载体拓展还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实践管理的作用发挥。此外,开展常态化、针对性的党性教育不够,党性教育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创新不“出位”。工作创新意识不够,不习惯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只求工作过得去,不求工作过得硬。归根到底,还是站在本位主义思考工作多,没有从换位的角度,思考什么是学生党员更喜欢、更乐于接受的形式。此外,在用网、管网、治网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学习研究,存在“本领恐慌”,导致没能最大限度将现代网络媒体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提升工作质效。
(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刚性监督有失位。由于学生党员群体较大,且学生党员“犯错”的成本较低,导致对其约束力不强。具体工作中,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党员相对宽容,即便其出现了不良倾向的萌芽,但惩罚力度与行为不相匹配,难以起到足够的教育效果。此外,大多数学生党支部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甚至缺乏科学的党员考核体系,仅仅依据相对定性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难以获取学生党员全面客观的评价,很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求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求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软硬兼施”,按照有关要求落地落细。在此基础上,要将党的组织生活放在重要位置,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的组织生活,形成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上头热、下层冷”的现象。要强化学生支部建设,配强配齐支部负责人,规范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责任到人的支部工作体系。
(二)丰富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与管理的载体。坚持党员教育管理统一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克服党员学习教育内容陈旧、僵化等问题。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深入学生党员调研,了解其思想状况,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共性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党员的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在巩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传统实践载体的基础上,以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活动为契机,通过学生党建进宿舍、进社团等形式,多方面拓展工作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开展红色教育,坚持典型引路,让广大学生党员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营养,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和更有品味的人生。
(三)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的创新。强化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因事因地制宜,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丰富多元的教育体系。增强用网、管网、治网能力,构建线上线下“双线”教育培训体系,融合党员教育专题网站、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 QQ 群等新媒体平台,将优质的党员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党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四)强化学生党员的纪律约束。构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对学生党员的考评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更要重视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强化纪律约束,全方位督促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各类党内政治生活,对无故缺席的学生党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改善组织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听取意见与自我对话中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自我完善。
(五)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原则,选拔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到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来。要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经常性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把握新情况、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本领。要特别注重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党员参与到支部建设与管理中,处理好“他治”与“自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管理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