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2-10-27浏览次数:3468

外国语学院  赵友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努力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担当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成为必然任务。高校可以从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人是有意识的创造性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出自觉选择认识对象、主动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动力特征。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出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调整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动地进行创新这一显著特征它是学生创新的内部原因和内在动力。有了创新的意识、有创新可能反之没有创新意识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培养学生人人都有创新潜力的观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创新很神秘不可想象它只与科学家、发明家交往根本不可能与自己有缘创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这极大阻碍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孟子曾说:“人皆可为尧、舜”陶行知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般而言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每个人天赋的创新潜力是差别不大的且基本相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的创新能力的悬殊是因为他们后天所受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致只要破除神秘观正确认识自身所具有的才能科学地培养与开发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非凡的创新者。因此学校教育者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起“我能创新”的信。这里有必要特别突出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进而帮助其获得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心”比喻为一个人心理建筑的工程师。具有高度自信的人意味着一个人信任和尊重自己缺乏自信心则意味着对自己的轻视、自卑对自已采取否定的态度。大凡伟大的创新者他们总是信心十足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志不移而失败者首先失掉的是信心。因此帮助克服恐惧卑的心理树立起强大的自信。

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爱因斯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使学生知道创新就是要求自己的脑子里多一些“为什么”“能不能不这样”“那样做是不是更好些”等现念时时处处有着对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

三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唯物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这一规律也指导着创新实践。一项“创新”既是结更是开始应该说“创新”成功累了很多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及有益的经验然而这些成果和经验不应该成为下一“创新”工作中的条条框框相反应该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再次“创新”的新基础助力实现更多更高的“创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引人到一个良性循环中去使学生“司空见惯”“完无缺”者置疑力破际规意进取于向旧习惯、旧传统旧创新提出新挑战持续创新。

四是指导学生克服“创而不新”的意识障碍。学生在创新过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思考和探索终于顿悟有了一“创新”自然带来了强烈的成功体验很快发现他人也有与自己同样的创新项目,且相比或者处于同一水平或者比人的还差发现自己所谓的“创新”之作根本无“新”可言于是感到很受打击,便气馁了、放弃了。这是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一种常见障碍因此教育者要指导学生全面且正确理解真正的“创新”涵义,切实克服这一障碍坚定走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