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与教学管理中心 李建民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重点研究和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旨在“用历史照亮现实、远观未来,从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事实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基础,是中华号巨轮不断向前的推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具有辉煌的历史,经济和军事都遥遥领先与其他民族,直到1984年鸦片战争,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求救国图强道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别有用心之人也粉墨登场,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张勋的复辟、袁世凯登基称帝、汪精卫妄想“曲线救国”等,最终落得失败身死,得到的是千古骂名。
事实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部分思想先进的人员开始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作用,随着陈望道先生翻译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找到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摆脱奴役和压迫,走向新生和发展的光明大道,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抗日战争时期,党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中国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破除了阻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建设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二字重逾千钧,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从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旗帜上,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到“当好人民公仆”,从“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百年来,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总书记曾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党立党兴党强党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你扛在肩上”,中华民族是最朴实、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党服务人民,人民也会爱戴党。回望历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飞跃是人民群众奋斗出来的……;再看今朝,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交通管制、分级诊治、一省帮一市,用人民的力量构筑起严密的防疫体系,使中国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不断前进,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了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拿不下的“娄山关”,就没有跨不过的“腊子口”。
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任何人不能影响其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面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其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决议》中的“十个明确”“两个确立”“五大历史意义”“十方面历史经验”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利用学习强国APP、“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政治素养,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文件,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对高校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在高起点上谋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工作放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大局中去考量、去谋划;二是广泛开展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开展数据治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智慧校园,促进师生生活更方便、教学更高效;三是做好服务,以师生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及时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中,为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