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科教兴国 ——学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1-11-25浏览次数:2522

法学院   易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岁月百年,我们昂首前行的同时也要时刻铭记百年来走过的路,铭记那些拓印在历史长河里的红色精神。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科教兴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70年前,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东北边境的农村跟城市。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帝国主义的侵略者将这场战争强加在了我国人民的头上。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国内百废待兴,人民生活刚刚安定,但面对美军步步紧逼,我军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相差巨大悬殊的作战力量与作战装备,都抵挡不住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严寒中挺立,在危难时向前,克服万难、迎难而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功地捍卫了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十九万七千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血洒疆场,长眠于异国他乡。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此精神也正是我等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与根本之道。

以科教之举,兴国安邦,此之谓立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当“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践行科教兴国战略,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铸牢红心之魂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前有先辈血肉为祭,铸我华夏万里山河;今时盛世,应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振知识之利刃,为实现科教兴国总目标坚定前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应不断被巩固,学习领会红色精神,铸牢红心之魂应不断被践行。学习党史与科研攻关相结合,通过加强对党史理论的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促进科学研究。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而史记作者才是历史的传递,教育工作者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时代连接者,是学生与社会、历史、现实和精神的传递者。把学习党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党史理论的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身为人师则为前路之标榜,发扬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矢志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工作目标。

第二,学史崇德,铁肩担道义,做科研攻坚克难拓荒牛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极其重要一环,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强不强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促进教学工作更好地展开,离不开科研成果的推动。为高校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帮助高校教师在科学研究上攻坚克难,鼓励高校教师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是高校学院党委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思辨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也能够使得高校教师通过提高科研能力来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改革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转型升级,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更加牢固基础。

鼓励高校教师将抗美援朝精神中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落实在学校最新政策和教学科研任务中,做到学史崇德,引导广大高校教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大家”看齐,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强化诚信意识,坚守科研工作,顽强拼搏。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创新意识,要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所以培养独立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要有担当意识,既要在日常教学中被引入,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融入科研,为其提供优质学术资源,营造轻松严谨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科研,敢于创新,大胆尝试。

第三,学史力行,带头宣传抗美援朝精神,做好学生教育领航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心非苦而是明苦,明中华之艰辛、前人之艰苦,明先辈立我族之脊背、站长跪之膝足,振民族灵魂的迫切希望。劳其筋骨则是践行科教之举,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学生作为青年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应该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将爱国意识历练成为一种本能。作为经常与青年学生接触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关心、支持、引领青年人的重任,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领航人。这是个科技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影片、学生文章等方式介绍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宣传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结合抗美援朝精神与疫情防控中凸显的典型人物来进行宣讲,增进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和民族团结。光有理论的开展还不够,各种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要走进校园生活中,带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我们需要在知识的传递之初,为学生种下一颗红魂种子,经过时间的洗礼覆满乐观顽强的血肉,在未来的岁岁年年之间拥有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兴盛而努力,为持续发展而前行。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学好党史,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父辈忠贞为国酬,何曾惜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有自己的理想与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科教兴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