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学习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6-16浏览:2288

                学生处     张焰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高校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和扎实行动,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了贯彻落实好教育大会精神,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管理作了几点思考,力求提高管理育人的实效。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大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主体,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民主意识,增强平等、服务、公正、创新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要尊重广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他们的民主权利,在工作中应淡化权力意识,多一点感化与引导,少一点生硬与高压教育,尊重学生思想自主,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Ο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要以一种标准来判断学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变以往包办过多,管得过死的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和体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的理念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立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职能,学校管理活动必须围绕这一职能来进行,管理过程要与教育过程结合在一起,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自觉活动。要使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管理与思想教育是相互联校的、相辅相成的。重教轻管的结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思想教育就会软弱无力。只管不教,管理就会变成单纯的行政指令,缺乏恒常性。学生日常的行为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如加强学生在校文明行为的教育,就是通过长期推行一种合理的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产生定势心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渐渐地使行为取向与管理目标一致,从而养成良好品质。管理目的达到了,教育效果也实现了。

. 实施分层次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精细化 

大学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过程,贯穿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内容,一方面从大学过程的每个学年来看,其不同年级均有着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另一方面,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不一样,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在管理中应注意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得到充分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掘,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防止“一刀切”。如对一年级的新生,从入学开始辅导员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规管理,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上,强化校纪校规的教育管理,让学生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品质。对大二、大三学生,由于他们各方面已比较成熟,则应以导代管,尽量给其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辅导员以指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班级干部的作用,学生以自己管理自己为主,引导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分层次的管理模式能真正使我们的管理工作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加强了管理,针对性提高了,管理也出效果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也基本是按照这个理念在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如我们在一年级开展的“一年级工程”就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大学四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行学生寝室社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寝室育人环境

后勤社会化以及教学管理所进行的一列改革措施、政策都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实行弹性学分制,分级教学以来,原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更是良好学风形成的最基层单位。寝室氛围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单元,甚至整个院校的校风校貌,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寝室。加强寝室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进行文明寝室建设的基础。学校应明确规定学生租住学校宿舍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每位新生一入学就应与学院或公寓管理中心签订一份《自律协议书》,其内容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书》在激励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又对学生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搞好寝室建设另一重要环节是选好寝室长,寝室长不仅仅是负责安排好寝室的卫生和值日工作,还要管理好寝室成员的各方面表现,带动全体成员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可适当选派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当此职,认真抓好寝室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来考察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各方面表现。校、院学生会和团委还应积极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各项竞赛活动,如定期公布寝室的卫生成绩、大学英语4、6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各项活动的获奖率等,把寝室真正建设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针对公寓社会化后入住公寓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在公寓中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每楼层为单位,成立不分年级、专业的党小组,以每幢公寓楼为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学生党员承担责任,成为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核心,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考评,在工作中锻炼、教育他们。目前由于我校宿舍紧张,辅导员进宿舍还有一定困难,但可以采取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全校辅导员轮流到学生宿舍社区办公室工作,定期召开舍长和党小组会议,对宿舍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学校应使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接受和反馈学生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学校通过信息反馈网站及时公布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风建设情况通报,校内重大活动安排,学生获奖、处罚通报、热门话题、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随时了解到学校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学校通过网络还可以收集学生有关吃、住、行等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保证了后勤和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信息反馈网站与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达到共识,化解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