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洪雁
3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为我们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学院各教研部开展充分研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把学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推动建设高质量思政课堂开创新局面。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会充分关注实践层面的现实价值。教学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历史启示。从历史发展来看,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实践,新中国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新中国建设的历史实践,改革开放史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史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长足发展的优势。
从育人维度把握鲜活精神,提升思政教学温度:我们从党史生动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精神内涵,讲好历史故事,补足青年人思想之“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西柏坡精神”,顽强拼搏、奋力创新的“航天精神”,众志成城、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等。把历史精神植入高校思政课堂,将精神血脉根植于学生的思想灵魂中,使大学生在历史精神的滋养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跟党走的志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老师讲历史故事,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历史故事可以增强课程内容的立体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情感体验,提升思政教学的温度,落实育人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
课堂上将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化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用活红色资源,武汉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和武汉二七纪念馆等等)。这是我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得天独厚的条件。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阐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问题、“四个选择”等理论问题进行深刻阐释,不但要使学生知道历史和人民怎么做出了“四个选择”,更要使学生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做出了“四个选择”,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政党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政策认同等政治认同。
在纲要课教学中,梳理中国精神序列,使大学生在历史精神的滋养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跟党走的志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注重学术探讨,为丰富课堂教学和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今后要往哪里去,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地强化学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如可以开展红色革命精神、改革开放风云人物等专题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参观革命纪念馆、访谈社会主义建设者等实践教学;进行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讨论式教学;进行“四史”知识问答的竞赛式教学;收集同学们的问题,组织课堂辩论式教学;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进行实景教学或者编排舞蹈、话剧进行教学等等。既要结合“四史”的内容,又要联系学生、教学实际情况,尽可能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可以通过课后布置党史相关作业,充分利用学习通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等方式,使学生课后能够自主学习党史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平时成绩的设置或者课堂提问互动等方式对学生课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学生的各种校园活动进行整合,如举办学生讲故事,举办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校园文化创作展,微课拍摄等相关校园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
将“四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基本前提是要厘清“四史”本身的内在逻辑关联。从大历史观来看,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可以纳入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当中,也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从一视角出发,就能找到四史与原理课教学体系的融合点或结合点。
首先,要强化唯物史观的讲授,这是学好“四史”、树立正确历史观和党史观的重要方法论基础;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发展史”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整体教学中还要善于以史论证,讲好百年党史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此外,发挥课程的实践环节“经典阅读”的作用,加强党史教育,将阅读《共产党宣言》和《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两本经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经典、悟原理,学党史、悟初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等教学内容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结合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经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典型事件,阐释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对于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理想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积极投身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改革创新精神等,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使学生在了解世情、国情、社情的基础上,理性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形成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形势与政策”课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专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深入引导广大学生更好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地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