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继教思政与终身德育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1-09-10浏览次数:1823

继续教育学院   郭志勇

 

继续教育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层次,继教思政是指在该领域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树立“大学工”理念,扩展和深化学生工作领域,面向全体继续教育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推进思政教育终身化,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增强继续教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扩大学校的教育影响、社会影响的覆盖面和辐射面,服务武汉市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继教思政的特殊性

继续教育学生本身具有与全日制本科教育学生不同的特征,继续教育学生年龄、知识基础、工作阅历、社会经验等参差不齐,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普遍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思想相对成熟;知识基础薄弱且层次不一,自身的整体素质发展平衡学习的功利性强缺乏自主性、连贯性和探索性工作、家庭与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承受存在经济、生活多重压力;忽视对个人政治生命、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层面的再认识、再提高,缺乏思政基础和理论素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核心价值不够明确,表现出职业倦怠、学习无趣、法治观念淡和纪律观念淡薄,同时维权意识较强。继续教育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相对松散,学校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其人事档案又在本单位而不在学校,使得德育工作推行艰难。

继续教育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既是继教思政的复杂性,但也是继教思政的优越性。本身在职的继教学生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有的在相应的行业和领域深耕多年、颇有建树,可以根据双方的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继教思政活动,将学校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活动与他们所在的行业和领域的资源和活动进行联结和融合,开展合作共建,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现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为学校继续教育和服务社会开辟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实现共建合作活动与继教思政相融合。

二、继教思政的必要性

终身德育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从《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国教育大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都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发展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要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继续教育学生作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仍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应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缺失、不能弱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向继续教育领域延伸,开展“继教思政”,实施终身德育。

二、继教思政的队伍保障

为做好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保障继续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辅导员不能缺位。因此,加强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职业发展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培训学习等方面,应继续给予重视、指导、支持和帮助。辅导员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根据继续教育学生特点和需求,努力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奉献社会 

三、继教思政的实施路径

传统和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对于继续教育领域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如希望的那么明显,为做好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我们要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寻新时代继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路径。

1.学历继续教育第一课堂

加强思政课程。第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程在第一课堂的地位不能因为是全日制还是继续教育而区分。思政课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纯知识性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社会主义大学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本质特征。因此,课堂、教材、教学必须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强化集体主义观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法治教育为内涵。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所有高校在夜大学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均开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的思想品德课,并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

落实课程思政。加强思政课程在继续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的同时,课程思政与之并行,落实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要求专业课教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做到有机统一。

2.学历继续教育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离开书本和教室,内容丰富,更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性,在继续教育领域也同样适合。

在夜大学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学校要发挥典仪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举办开学典礼、毕业仪式、奖学评优、学位授予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身份感。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市场调研活动等,使学生在接受继续教育中实现自身价值外的社会价值,让他们也能代表大学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做好继续教育校友工作,加强校友会建设,经常性组织开展校友活动,利用校庆契机,邀请校友回校,增进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爱校荣校情感,发掘校友资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文化涵养也是继续教育学生无形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熏陶,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教学设施,美好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和校训精神,良好的作风、教风、学风,日新月异的发展,蓬勃向上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继续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块

培训、进修、研修为主要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发展迅猛,学生不参加入学考试,实行在职不脱产教育,时间长短不一,课堂发散性强,常常根据不同群体设计不同教育模块。既然是教育,就要确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就同样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就要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认同感,体现学习的价值。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该课程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涉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各个领域,能够很自然地切入任何非学历教育领域,设计使用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形势与政策模块教育,讲历史谈现状看发展,带领学生在培训、进修、研修的同时,认清本领域形势、掌握本领域政策,自觉将自身的终身学习和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进步方向、世界走势格局结合起来,赋予非学历教育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以外的政治责任。

4.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更新思想观念,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因此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要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努力让继续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特别是继教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时间碎片化、人员难以集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内容。移动平台具有灵活、便捷、节奏快等特点,在改进继续教育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录制视频公开课、思想政治慕课,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广泛运用到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班级QQ群、微信群为继续教育领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其中既扮演教育者又要作为监督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继续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为办好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我们将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提高继教思政和终身德育水平,送教武汉三镇,建立与高水平城市大学相匹配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服务大武汉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