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视角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思考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0-09-23浏览次数:1962

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江明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新论断。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特征,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中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是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招标采购业务工作高效规范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采购与招标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

一是思想道德风险。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需频繁与合作单位接触,而合作单位为了维系业务的开展,获得一定的收益,容易采用不正当手段腐蚀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工作人员,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缺失的风险。

二是业务流程风险。在采购与招投标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在采购计划、采购方式、供应商管理、采购与招投标的信息发布、招标和投标文件制作等各个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而这种作用有可能存在廉政风险。

三是管理机制风险。高校采购与招投标的管理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有些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自主性较强。容易造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游离于制度之外。

二、高校采购与招投标管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强化教育责任,实现队伍清正

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采购与招投标部门的中心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对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提高采购人员自律意识,从中得到反思和警醒。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模范标杆,坚定努力的方向,做到时刻戒尺在握,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从思想上构筑坚定的拒腐防线。

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把责任压到每个人。对各流程风险点进行排查,建立廉政风险点体系并落实廉洁从业责任制,进一步筑牢廉洁从业防火墙。

积极营造部门廉政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活动,如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定期向采购人员推荐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文章和书籍。让廉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防腐底线。

(二)规范权力运行,实现管理清明

建立适用高效的采购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依法采购意识,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分散采购,减少廉政风险。在关键节点上“权力分散”。针对采购工作中采购需求的提出、招标文件制定、评标专家选择等采购活动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民主决策、相互监督,从而降低廉政风险。 在内部分工上“管办分开”。定期对采购与招投标人员岗位重新分工和编排,规避采购与招投标人员同一岗位上出现思想松懈、麻痹等潜在风险,提升采购人员业务能力。

(三)强化监督管理,实现作风清新

健全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动态化监督体系。突出重点,建立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巡查机制等,提高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发挥巡查的“利剑”作用。

进一步推进采购信息公开,在指定的媒介上进行公布,接受各方监督。在评标、履约、验收等重要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监督行为、提高监督效率。建立供应商、合作单位日常考评机制,推进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建设,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平台等关注其守信等级,实施动态监管。

总之,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管理、全过程做好高校招标与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有利于高校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招标采购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升高校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