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处 龚正保
在过去10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坚强领导、周密组织、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有力执行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些制胜法宝也为我们建设成为与“双一流”高校相适应的保卫力量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完善安全教育机制,筑牢安全防火墙
人民群众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疫情的铜墙铁壁,也是抗击疫情斗争的主体。此次最大力度的疫情防控宣传发动、科学防治知识普及、政策措施动态发布,全覆盖无死角,全时域不间断,取得的效果是全国人民自觉服从配合疫情防控管控,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了解防疫形势坚定必胜信心,打赢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安全教育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使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动态,会发现、识别、防范事故风险隐患,掌握基本安全知识技能,养成时时事事处处想安全的素养,筑牢安全防火墙。
(一)安全教育要做到全周期,形成闭环。大学生进入校园,远离父母,开始独立面对社会生活、独立学习知识以增长技能,其前提是大学生须健康、平安。非疫情期间,学校采取的是开放式管理,校园内部,可能充斥一些不良人员。学校四通八达的环境容易滋生一些偷盗等违法事件。而大学生多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其思想单纯,有时容易受他人蛊惑做一些不良的事或损失自己的利益。如新生进校时,经常有些人以赚钱为诱饵,造成一些学生财产损失;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同时,大学生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因学业、情感而引发恶性行为等。即使学生道理即将毕业,也面临就业走进更加复杂的社会,高校要本着对生命敬畏爱惜的态度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从入学贯穿到毕业。
(二)安全教育要做到全覆盖,形成制度。安全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重要工作,动员全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其中。不仅保卫、教务、学生处等部门,其他部门都要承担相应任务。学校要制定学生安全教育各项制度,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完善各级大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各管理层都要责任到人,签署责任状,落实具体教育措施,保障专项资金,满足安全教育软件、硬件需求,让安全教育万分重要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教育课应同其他非专业课的考核一样,定期进行考试考评,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系统。各安全教育责任单位教育情况,也应纳入综治考评。
(三)安全教育要做到全领域,形成体系。建立、完善相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须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评价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大纲要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教育计划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及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知识。对于课堂教学,让安全教育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须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课程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根据有限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择。
二、用好智能科技手段,磨利安防撒手锏
武汉作为此次疫情的风暴中心,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实时掌握实有人口健康状态、稳定居家隔离群众情绪、关注特殊人群、满足群众隔离生活需求成为了疫情防控关键。武汉融合网格化实有人口、交管、卫健等多元数据,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实时地理计算等技术,实名“一卡通”+卡口出入验证+就诊记录,实现了实体公民向“数字公民”的转变。近年来我校引进了智慧校园、消防物联网、综合门禁等智能平台,实现了以人为主的模式到如今智能化科技化模式的锐变。
(一)树立数据思维,服务科学谋划决策。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仅凭个人感知已经很难全面了解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做出正确判断,这就需要把大数据思维与技术运用到治安综合防控决策中,依靠大规模数据的收集来直观呈现治安态势规律,通过相应的数据挖掘来辅助决策。今年武汉复工复产后不久,学校陆续举办了几场大型活动,为了在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我们根据“武汉战疫”健康码小程序和通信行程码小程序,准确识别判断风险情况,实时掌握进入人车数据,结合活动场地疫情防控人员容量,适时调节进入校园人车流量。由于各个智能平台建成时间均不长,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平台应用,结合超级地图,深度应用各类人员、车辆等资源信息,为校园大型活动应急指挥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二)应用智能平台,高效实时安全管理。视频监控以及智能检索、人脸识别等各类智能应用,在校园治安整体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基于人体特征、步态特征等信息,识别人的身份。而以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指挥平台,深度集成各种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让人脸识别的结果一目了然,对人员轨迹进行跟踪,并且可以通过在地图上点击、圈选等交互方式,调取相应监控视频,增强对流动人员和校园治安的掌控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关注研究应用AI、物联网、大数据及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整个校园活动态势感知、预警、监测及海量数据分析,达到人员管理、交通组织和指挥调度的全面智能化。
(三)整合各类系统,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目前学校的各类智能安防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缺乏互联互通,需要进一步探索整合,发挥系统最大效能。如我们建成了门禁综合系统,配套收集整理成了全校教职工、学生、协作单位和施工人脸数据库,在确保公民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该数据库接入智慧校园系统,这样在视频监控查证时,可以大概率准确匹配出监控视频有效信息中的人员信息,通过以图搜图,掌握目标活动轨迹,大大提高办案效率。将学校各卡口、结构化分析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车辆违章动态监控和违章车辆轨迹分析。
三、树立体系制胜思维,织密校园安全网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胜利的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组织体系、实施科学决策调度的防控指挥部和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学校安全工作同样需要体系思维,确保全面安全稳定。
(一)严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疫情期间,武汉市注重加强网格党建,全面建立党员、干部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排查制度。依托“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贯到底的工作体系,网格员变成疫情防控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排走访,精准掌握疫情,严防死守,坚决消除空白点、薄弱点。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都会涉及到安全,安全工作的落实,主要还是要靠人去组织实施,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级一级、一类一类的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强各单位安全管理之间的有机衔接,保证安全管理不失控、力量投入不重复。
(二)探索打造高效的指挥体系。疫情初期,国家便成立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区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全国疫情防控统筹协调,确保了疫情防控全国全国一盘棋总体思路得到贯彻,在整个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我们保卫处可以借鉴国防与军队建设改革的核心——“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模式,探索建立学校“110指挥中心”。明确划分指挥中心与各业务科室的指挥职责,强化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职能,整合视频监控系统、综合门禁系统、卡口监控系统和消防物联网系统,由110指挥中心负责校园接警处警、消防救援指挥、交通调度、视频监控、治安巡逻督促检查,并构建与之相配套的实战应用机制和支撑平台,为统一指挥提供保障。各科室负责科室建设和日常业务办理。
(三)锤炼过硬的快速反应力量。一要织密巡防网络。构建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需要严密的巡防网络作支撑。要进一步调整布局,科学划分巡区、巡段,设置一批必巡线和必到点,确保巡防网络全面覆盖、不留空隙,确保处警指令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执行。二要加强专业训练。按照各专职应急处置力量建设标准,拟制全年训练计划,定期开展专业应急处置训练和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