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制造 建设“新工科”

发布者:李银霞发布时间:2020-05-29浏览次数:1499

智能制造学院    余五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我国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开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纷纷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制造业急需能够支撑转型升级和适应未来变化的卓越工程人才。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我国工程教育界正视工程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厘清了工程教育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的理念不适应、人才结构不适应、知识体系不适应和培养模式不适应等问题,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引导各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探索新工科教育范式。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情况下,学校党委行政着眼于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进一步落地的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整合资源,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旨在将由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组成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做大、做强、建得有特色。

国家的战略决策、企业的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紧急行动和学校的科学谋划,为学院今后五年乃至更更长远时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智能制造学院因“智能制造”而产生,“把握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培养智能制造高级人才、彰显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是学院的职责与使命,“新工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就全国而言,“新工科”教育范式尚在探索之中、可借鉴经验少。那么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学院如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如何适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进行“新工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是学院“十”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江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彰显特色、服务地方”的工作方针,积极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践行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突出创新驱动,强基础,提质量,固能力,显特色,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当前和未来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贡献。

学院今后5年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工科专业和省内一流学科,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服务社会能力。发展思路是以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途径,通过加强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的升级与改造,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科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学院文化建设和提高学院治理水平,凝心聚力于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学院工作的主要措施如下: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战略布局及学院现有学科建设基础,学院拟围绕智能制造分层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需求,聚焦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智能部件、医养康复等服务机器人、精细爆破智能装备等研究领域,凝练交叉融合的学科新方向。

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各专业践行“新工科”建设理念,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科交叉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并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完善‘校企同上一门课’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坚守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全方位学生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办学新特色。

“服务产业转型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学科交叉发展”为宗旨,加强智能制造研究院平台建设,统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实现智能制造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产品设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智库、校企合作交流”等六大功能。

扬帆起航,学院已在“智能制造”大道上开启了新征程。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托与期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学院上下将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推进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