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教育如何具体化?

发布者:test27发布时间:2013-03-07 16:01:46浏览次数:1247

 

近年来,山东省启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抓具体、重品牌,使之成为全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上下功夫。爱德,就是以互爱互助为目标,以培育爱心为切入点,突出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实际内容,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公德规范。诚德,就是以构建诚信体系为目标,以培育个人信誉为切入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实际内容,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操守。孝德,就是以家庭和睦为目标,以孝老爱亲为切入点,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的实际内容,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美德规范。仁德,就是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以履行责任为切入点,突出勤劳善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实际内容,养成求真、从善、尚美的心理意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突出地域行业文化特色。山东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如何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这些宝贵资源,是一个重大课题。主要做法是,在突出地域行业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公民道德建设特色品牌。“大爱山东”,即大力倡导山东人民“仁者爱人”的传统美德,以爱心、奉献、责任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心捐助、爱心传递等爱心公益活动,形成人人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诚信山东”,即弘扬齐鲁文化忠义诚信的优良传统,以“诚信山东”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努力营造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守法经营、居民放心消费、客商乐于投资的良好环境。“孝德山东”,即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大力传承、创新和发展孝文化,以敬老、爱老、助老、养老为主题,做大做强孝德品牌。现在,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等一大批爱心品牌已经叫响全国。

  开设“道德讲堂”。重点在建设标准上,力求规范统一。譬如潍坊市坚持按照“六有”标准,着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六有”:有一处场所,“道德讲堂”要有固定的场所;有一支队伍,组建一支以先进人物为主、热心文明道德传播践行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教材,市文明办统一组织编印了系列教材;有一种模式,唱一首歌、学一句经典、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做一番点评、赠一句祝福等;有一系列活动,根据各自受众的不同,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等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有一套制度,建立完善“道德讲堂”的组织领导、学员管理、信息公开、资料留存、考核激励等日常管理制度。

  开展“心灵工程”。就是始终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思路,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推进“心灵工程”建设,有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灵温暖行动,以“让心灵有个家”为主题,建设一批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灵净化行动,以“拓展心灵的绿地”为主题,通过辩论明晰是非善恶,构筑正确荣辱观念;心灵畅通行动,以“设立心灵加油站”为主题,重点开展青少年“心理阳光热线”,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利益诉求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建起“心灵驿站”;心灵保护行动,以“让心灵充满阳光”为主题,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四德工程”实施以来,山东省的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几点启示。

  人民群众是主体。“四德工程”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群众性是最鲜明的特点。“四德工程”建设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关键就在于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当中。“四德工程”建设涉及许多具体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人民群众既是“四德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直接受益者。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要求,道德建设就可能沦为空洞的说教。因此,推进“四德工程”必须始终扎扎实实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紧扣时代脉搏。长期以来,山东省十分注重道德理想的塑造,把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忘我奉献等先进道德思想作为所有领域、所有群体的道德标准,但对现实生活中道德建设的层次性、贴近性重视不够。从实际情况看,在诚实守信、文明礼仪、感恩向善等基本道德养成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应既坚守道德底线,体现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又追求道德理想,坚持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推动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理想境界。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的口碑和形象,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又得到了检验、丰富和升华,应当倍加珍视,发扬光大。当务之急是深入挖掘整合山东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传承山东人民忠厚纯朴、勇敢坚韧、豁达包容、重诺守信、不甘落后、创新实干的优秀品格,积极研究和探索具有山东特色、反映山东人精神风貌的价值理念,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

  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坚持“寓教”的方法,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把握好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关系,找出最佳结合点。把教育内容的理论性、科学性与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活泼性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寓于娱乐活动之中,寓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使活动有形、有情、有趣、有理、有声,实现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的有机统一。比如,利用互联网、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鼓励群众、学校和专业院团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演道德节目。

  坚持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把四德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管理,将德绩与政绩、业绩同时作为考核评议重点。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常年在重要版面、重要栏目和重要时段推出有深度、有影响、有说服力的评论和深度报道。建立长效推选机制,注重从群众中及时挖掘典型。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经西 王克群  张萍萍)